“不算英主,守成之君。契丹在他手中,不会出现危机,可是堕落更加严重。此时契丹国政颇似我朝,权贵安于享乐,不顾国家未来,挤压国家财政收入,损耕国家力量。而契丹北方与东方蛮族凶狠善战,迟早烽火必起,取而代之。”

赵祯又默然。

郑朗又说道:“然臣于幽州又看到一个奇怪现象。”

将四大家族的情况说出来。

“能否拉拢?”

“陛下,四大家族契丹化严重,多胡服胡俗,族中多人拜相出将,与契丹权贵有联亲,甚至迎娶公主,拉拢不易。但臣隐隐看到有一些契机可以利用,就是没有想清楚。再者,契丹兵士虽悍,也有一些能臣与忠臣。”郑朗脑海里浮现出耶律义先那一跪,又说道:“可惜辽主眼力不行,没有将这些人利用好。相反的,一些媚臣与庸臣,因为是贵人子,多重用之。此时,若是将领指挥能力相差不大,兵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契丹已未必是我朝军队对手。”

说得很客观,除非碰到耶律大石这样的枭雄人物。正常情况下,从辽兴宗时起,契丹军队战斗力未必比宋朝占据上风。但千万不要让宦官或者文臣指挥,否则还是凶多吉少。

郑朗又说道:“这一年多来,臣去了契丹许多地方,看到许多,听到许多,改天臣写奏折,详细向陛下禀报。”

有的大臣悚然起敬。

这才是真正的良臣,有着一颗远大无比的心。

“那个梁王……”

郑朗一笑,算是有师徒之情,这是私人感情,不能带到国家层面上,答道:“喜狩猎,好释儒,不善辨人,竟然对臣也信任有加,若是未来登上帝位,不会是暴君,但……”

没有往下说,大家皆会意,也别要指望是好皇帝。

这是好消息,赵祯长松一口气,宋朝最大压力还是契丹。

赵祯又看了看曾公亮,夏竦与陈执中,郑朗看样子拒不受首相之职,未来的事不用急,眼下这个大灾,谁来挑?

夏竦端坐,心中忽喜忽忧,自从他来到京城起,言官弹劾不停,郑朗的意思明摆着,要抢他屁股下的位子。若是好,能挤入中书,与陈执中争一争,若是挤得不好,有可能为了郑朗挪出地方,自己又到了地方。面不更色,一颗心却在卜通卜通的跳个不停。

其他的大臣心中也在盘算,郑朗担任枢密使,是不会有人罗嗦的。同样还是夏竦,夏竦已为枢密使,不能降为参知政事,更不能降为枢密副使,难道让他与陈执中抢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