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宋朝,真正保守怯弱的是那些得势大贵族,老百姓并不怯弱。明朝与宋朝可以对比,明朝亡了就亡了,屁都不吭一声,但北宋亡了,北方起义不断。南宋亡了,继续有义军在反抗。
所以宋朝数次与外敌交战,往往出现全军覆没,也没有军队投降的故事。
从老百姓到民间的士子,有许多人有势血的,只是这种势血被朝廷压制住。
萧耨斤将真相散布,听闻后,许多百姓热燃烧,皇上,你太让人失望,一年给了五十万,为了自己的蛋大女儿,还要让你手下最大功臣受此大辱。如今凶多吉少,你怎么不吭声?
先是许多士子联名上书,上书的奏折就象雪花片,每天不知道有几百封几千封。
赵祯在宫中不知道是欣慰还是苦笑。
有这样的老百姓,赵祯很喜欢。若是百姓怯弱,又如何应对外敌。可他们这样一来,不是在办好事,而是在办坏事。怎么元旦马上就要来临,出了这挡子事?
他在想对策,看到朝廷无动于衷,民间舆论更大,逐渐有许多士大夫参与进来。然后京城许多士子伏于宣德门外,请朝廷请求派使与契丹强力交涉,务必将郑朗救回。不交回,那个五十万岁币就不给了,那怕开战,怕什么。契丹人连西夏都打不过,又能奈宋朝何?
终于引起朝会的爆发。
诸多大臣一起进谏,陛下,不能这样做。
赵祯心想,朕做了什么?当初郑朗出使契丹,你们那一个不知道会有危险?为什么没有人说话,敢情朕乃是一个出气筒。
贾昌朝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也以为郑朗此时很是危险,仅协商是使郑朗无法回来,需用岁币威胁契丹。”
有几个大臣知道真相?还以为贾昌朝难得说了一回公道话,纷纷附和。
赵祯无奈,他心中在盘算时间,郑朗说早二月,迟三月,就有方法离开契丹,但将国内躁进的情绪稳住,现在冬月,北方大雪漫天,行走困难,最少到正月底才能返回京城。然到二月出使,郑朗多半还没有离开契丹。最少得争取一个月缓冲时间。于是说道:“先派使交涉,若契丹不让郑卿回来,再行商议。诸卿,你们认为何人出使为妥?”
各位,你们继续争吧,最好争一个月,时间便有了。顺便打着贺契丹元旦的借口出使。
各人推出使节,曾公亮上次出使无功,不能再用。于是新的争执产生,看到几人争吵,赵祯说道:“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