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反宋朝所谓的祖宗家法做法,此举是集权专政,政路更畅通,阻滞浪费必然减少。而宋朝的制度架空重叠分权,分了再分,产生冗政,冗政必然造成浪费。
王拱辰关心的是财政,国库积余的钱越多,他政绩越大,至于郑朗,他不想陷害,也不想援救,抱着中立的态度。
就在这时候,一条消息从契丹放出来,是萧耨斤放出来的。
第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亲
三方乱战是谓必然,陈执中沉默少言,大宋与王贻永是打酱油的,庞籍初回朝堂,摸不清东西南北,以他的性格,不出手则己,一出手必中,肯定不作声。
其实在乱战中,宋朝这一年辰光变得很好。仅有局部地区出现问题不严重的灾害,大多数地方风调雨顺。大批裁兵的结果,节约很多军费,今年秋后开始产生良性结果。平安监从初始喷发期,渐渐稳定,但收入在稳定增加。
还有一些隐形的,例如改良型免税法释放一批中产阶级,使商业更活跃。这个收入从国家税务也能看出一点,那就是商税在增加。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大量储粮,作用今年看不出来,是明年……
因此在这一年大好的背景下,尽管诸多大臣对贾昌朝不满,却难以掰倒贾昌朝。不管这个结果是谁缔造的。
辽兴宗开始带着大臣进行秋捺钵。
地点不固定,在契丹人心中,春水秋山,是最高境界。秋山,只要是山就可。所以秋捺钵地点多不固定,但多在庆州外的伏虎林,契丹北方生态环境比较好,包括整个辽东,后来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及其他地区,都有成片成片的森林,高原地带也多榆柳,阴湿场所多绕蒲苇。不过环境在恶化,不是游牧,而是耕作。北方的游牧与河套的游牧不一样。河套有阴山阻隔,气候比较温暖,一旦游牧,会产生更大的恶劣影响。而北方寒冷,往往一场大寒,牲畜会冻死一大半,对生态破坏反不及耕作。
原先北方对汉人来说是畏途。然随着契丹成功的民族交融,汉人多北移,对当地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于是沙尘暴没有吹到幽州,然上京开始有小型沙尘暴。
总的来说,生态环境还是很好的,所以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特别是伏虎林,辽景宗带数骑来狩猎,看到人少,猛虎一起出来,伏于草间,史记虎见辽景宗,战粟不敢仰视,实际辽景宗看到这么多老虎,吓得退回去,两个小腿打颤,头上直冒冷汗,回去后心中还是戚戚,于是将此命名为伏虎林。
辽兴宗也来,但来得少。今年却来了。
郑朗也一道随车驾前来,看了看,此处也有许多汉人开垦了草原,当成耕地。
辽兴宗不可能知道什么环境不环境的,只知道有了耕地,便有了粮食,秋收还未到,高梁的穗子开始低垂,辽兴宗看了很高兴,下令禁止侍卫践伤民田。
开始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