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刚离开,一行人风尘仆仆地来到永安山,是曾公亮一行。赵祯下诏命后,曾公亮也担心郑朗的安危,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契丹。来到幽州后,契丹伴接使让他们到驿馆休息。被曾公亮拒绝,他们又立即来到永安山。
辽兴宗让他们坐下,说道:“国书朕已派人转交给了郑朗。”
“陛下,郑相公人呢?”
“很不凑巧,他似乎陪梁王打猎去了,具体的朕也不清楚,但军营里还留有两名侍卫,你去问一问情况吧。”
曾公亮没多想,来到旁边的一个大号帐蓬,契丹对郑朗很慎重,虽是住在帐蓬,但帐蓬里应有尽有,什么都不缺,十分奢侈。未等曾公亮问话,张海大声问道:“杨洗,王嗣行,郑相公人呢?”
“郑相公陪梁王出去狩猎。”
“什么时候回来?”
看到张海抢自己的问话,曾公亮没有生气,这是护主的表现,是义气。
“张都头,我们也不知道,但郑相公临行前吩咐过我们,这一行出去会很久。”
“怎么会很久?”曾公亮不解地问。
王嗣行答道:“属下不知,但听郑相公对梁王说过一句话,想要做好皇帝,必须视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因此借狩猎的名义,各处走一走。曾学生,你问四位小娘子吧,她们应更清楚。”
“四个小娘子?”
“是郑相公新收的四个小妾。”
曾公亮脸色一变,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教契丹太子儒学问题不大,儒学在宋朝还没有搞清楚呢,况且契丹,可以东讲,或者西讲。但教导契丹太子知道民间疾苦,那很不好的。收四个小妾更不对,别人可以,郑朗不行,你可是君子两大的领袖,一举一动,多少人在看着?
“她们在何处?”
“就在里面,曾学士,请稍等。”杨洗叩了叩珠帘,说道:“四位娘子,我朝来使,请出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