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朗少年提议后,颇得赵祯赞成,前后接待五六批善户,关健此时郑朗没有担任首相,否则一君加上一首相,这种普善的思想更为盛行。但赵祯这几次接见,也起了带动作用。各地都有一批善户做了感人的事迹。
再到技术性的问题,精耕细作,选最优良的种子,封闭式环境种植,以免花粉受干忧,性质就是后世的种子公司。盈利为辅,改善种籽为主,所以善户成了首要的前提。若事成后,朝廷再给予一些嘉奖。直接避开官府这一环节,以免产生不好的弊端。但到贾昌朝这一环节,卡住了。民以食为天,怎么想起来赚这个钱?
不要说扭不过来这个弯,但在这时代,确实难难以扭过来。
“再议。”赵祯说道。这时,他不希望郑朗与贾昌朝发生冲突。
但今天郑朗讲了很多方面,有进劝主君的,有关系军事、外交、税务、财政与农业方面的,隐然有首相的风采,赵祯很欣慰,说道:“郑卿,你久未来京师,朕在儒学上有些困惑之处,前去迩英阁替朕进讲吧。”
大家识趣,自动告辞。
君臣二人走向迩英阁,赵祯问道:“卿丁忧于何时?”
问得很古怪,二娘情有可愿,但郑朗七位母亲当中,一个大娘,一个四娘,必须很隆重的丁忧。真宗有制,二十七个月。最少还有一年多时间,若讲究一点,二娘也要丁忧,那么时间更长。
但郑朗明白赵祯的心情,如实答道:“恐怕丁忧期满,很难。张亢为了得知准确情报,借用臣的名义,将郭逵派于契丹皇帝身边。契丹兵败,契丹皇帝对臣会更期待。为我朝计,臣也必须早迟一往,正好契丹新败,三军夺气,是臣去契丹的好时刻。若拖得久,契丹恢复元气,必然进行一些报复。以契丹国力,若是小心谨慎,与西夏作战,胜多负少。那时候,臣想从契丹逃脱回来,恐怕很难。”
“郑卿,若是不准呢?”
“不妥,此时我朝必须与契丹进行假和,以换取他们对西夏人的仇恨。若因为臣故,让契丹嫉恨,对国家不利。臣答应是出使,若契丹扣压臣,是契丹理亏,其错不在于我朝。即便臣用计脱逃。”
“朕还是很担心,对了,你的中庸有没有重修?”
“臣心情一直不好,中庸事关儒家学问,没有心情,不敢去修。不过打算这次回去后重新整修,至于仁义,臣没有想好,则没有胆量修撰,以免贻误他人。”
“仁义?”
“主线臣想好了,先说人性的善恶。”
“卿认为人性是善是恶?”对此儒家一直有争议,孟子认为人性是善,荀子认为人性是恶。于是后人众说纷云,没有最终的一致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