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郑朗也在考虑,他不是担心战时会失误,而是考虑战后,这才是他与狄青的区别。狄青作战便是作战,纯是武力行为与暴力行为,郑朗对战争看法,仅是政治的延续。战前准备与战时,主要是为战争服务的,战后的安置则为着重于政治。无论胜负,都有利弊,除非灭国性的战争,怎样扩大有利一面,避免弊端一面,才是郑朗考虑的重点对象。
然后盯着眼前的高梁,蓝元震要带一部分回京,让赵祯看一看。大约赵祯在宫中同样好奇,二石七斗的高梁与平常高梁有什么区别。忽然就想到一件事。
一直以来,他不得推广良种。
太平州几乎成了一个特区,自己那一套方法保留下来,成为定例,估计此时太平州那些种子已经产生一些不好的现象。
这是无奈之,沾到官府,什么都说不清,伸手的人会有很多。恰恰是王安石变法失败主要原因,也是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太相信吏治了,范仲淹认为一大群道德君子下去,官场便会大治,怎么可能?王安石将私有经济化为公有经济,由官吏经营,经济怎么会好呢?所以一想到这个缺陷,一直不能推广良种。不然各地推广,未必会有用,反而使百姓产生困扰,大量公款被贪污。
直到看到成效,郑朗都没有做什么动作。不能做,一做产生纠纷,必会成为以后政敌攻击的对象。
都会戴显微镜超级放大事物的。
然而赵祯过问,他却产生一个灵感。看了看身边的樊月儿,对蓝元震说道:“关于种籽的事,我倒有一策,马上我写一份奏折给陛下。”
将奏折写好,对蓝元震说道:“你回去替我向陛下禀报,请陛下勿用担心,契丹此战必败。元昊亲自前去契丹大营请和,请和是他最想的,无论他做了多少布置,近二十万契丹大军西伐,他都会产生害怕的想法。可为什么带着三族党项酋首一道前去契丹大营请罪?”
“为什么?”
“西夏有许多部族构成的,让三部酋首看,看到自己的国主如此低三下四,契丹仍然不放过西夏,有三个酋首作证,哀兵气氛便有了。三军皆哀,遇到这样的军队,即便契丹最鼎盛的时候,也要退避三舍,况且现在的契丹军队。契丹人大意如此,怎能不败?”
“难怪……”
“元昊不简单,三川寨之胜,他是大意了。但自此以后,想对付元昊会更困难。我也在想……”郑朗说道。
在他的推演当中,有两种可能,一是元昊受刺激,愤发向上。二是元昊虽受损,但终是大捷,开始自满堕落。不知道会出现那一种结果。
作为宋朝,最好将元昊往后面的结果引导。如何做,此时郑朗同样在思考当中。又想到一件事,没移妹子,你什么时间才出来?这个大美人一出来,元昊完蛋了。
第五百三十章 救驾来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