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我们契丹军队还不如你们宋军?”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但贵国不击败元昊,想他诚服很难。可兵者,乃国家生死存亡大计也,陛下还是小心为妙,胜固喜,败就忧。”
一干大臣让他说得差点气得吐血,这都是什么话?从北河套赶来的萧惠说道:“陛下,元昊世奕忘恩,萌奸计,今车驾亲征,大军并集,天诱其衷,使彼亲来,这是好征兆,天图不与,后悔莫及。”
有种逵在场,萧惠说得很含蓄,虽然李继迁多次与宋朝作战胜利,若不是契丹配合支持,凭借李继迁,当真能立国成功?宋朝磨也将他磨死了。所以仅说一个世奕二字。现在元昊亲自前来大营,这是上天降下的征兆,在战场上会活捉元昊。如果上天示兆还不打,后悔就来不及。
郭逵听了想笑倒,何必多此一举,若如此,刚才在大营将元昊抓起来,那怕现在派人抓还是能赶上的,西夏群龙无首,不战自溃,何必非要到战场上动生死?这使他想到了宋襄公。这样的契丹君臣,怎能不败?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都说大军已集,宜加讨伐。
难不成纠集近二十万军队,仅是元昊前来大营拜了一拜,大军就要无功而返不成?
这是契丹制度造成的,以宋朝悲催的制度,武将还要作战立功,况且契丹。想要升官发财加爵,就必须建立军功。元昊表现又很软,自己近二十万军队,不要说打败西夏,将南北河套与银川平原占领也不在话下。这就是不世的军功。所以一起窜夺要打。
辽兴宗走来走去,熬不过诸将苦苦劝说,既然要打就打吧。
消息传到张亢处,张亢也瞠目结舌。郑朗刻意说过一件事,就是两国皇帝的问题。
契丹皇帝不能动,那怕元昊战胜,他都不敢捉契丹皇帝,或者击毙契丹皇帝。因为契丹建国已久,近一百四十年,比宋朝还长了一大截,制度完善。即便契丹皇帝战死,国内还有太子,还有其他的宗室子弟做为储君。有可能会引发契丹一些混乱,但无论那一个人上台执政,会将这件事视为羞耻大辱,宋朝捉住的,会向宋朝疯狂的报复,西夏捉住的会向西夏发起疯狂报复。若是契丹发疯,岂要说是西夏,宋朝也好不了。所以再三地劝戒一旦契丹大败,不用宋军保护,西夏人也不会动契丹皇帝,只能做样子,不能打契丹皇帝的主意。
然而西夏不同,西夏立国不久,夏宥几州是西夏老巢外,连兴庆府周边诸族也未必有多少忠心。元昊被捉或击毙,西夏就完了。除非立国时久,有完善的继承人制度,形成诸多利益,元昊死或捉才不会影响西夏。事实西夏因为李氏不是太得人心,随后多为外戚把持朝政,争争斗斗,亦为此故。
多好的机会啊,居然放过去。
张亢也无语中,若要一定打,元昊不必释放,大军徐徐西下,西夏最大的危机就会降临。若释放,就不能打。否则元昊军队就成了悲军、哀军,哀军有多危险,翻看诸兵家的书籍吧。
将消息通报朝廷。
郑朗看的便是这份邸报。看完,郑朗将邸报放下。说道:“蓝都知,其一不便是盐水选种,盐水浓度太低没有效果,太高盐又太贵,实际在太平州我就提出用盐水选种。浓盐水选出的种子皆是籽粒饱满的良种。但有几个贫困百姓舍得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