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实仅论事务,不论革新,郑朗却是最多的。

将各地奏报一一打开察看。

这一段时间主管经济与民事,有些不好当,国家太穷困,就连科配,他一直都没有提议放开。不能放,一放国家财政马上就会出现巨大的压力。

主要还是钱与粮食拖了后腿。

看了一会儿奏折,郑朗不由凝视着东方。

想要解决粮食问题,一是开地,这个只能往南方开,二是配育优良种子,仅是长江那个小洲是不行的,必须还得寻找更多的地方,慢慢改良种子,无奈,想杂交技术,在这时代多难哪。但现在稳定是第一位,只能将它排在以后的日程。第三会非常非常的重要,玉米、土豆、红薯,以及另一样不关粮食的植物,橡胶。现在全部用木材做的车轮子,损坏率太高,增加了运输成本。若是有橡胶,用它来做车轮子,长途运送成本会下降四分之一。休想小看这四分之一,若大的宋朝,一年往北方运送多少物资?

但不能急,只能慢慢看船舶技术,平安监发展的规模。

派人送了一篇折子,递到三司,新仓法开始草创,让王尧臣着手放粮给百姓做种子,救济的粮食可以收少许利息,但粮食种子绝对不能收任何利息,要保证每一个返回家乡的流民有粮种种植。

因为职责所在,有时候多与三司重叠,这段时间与王尧臣打的交道很多。

重叠的不是他一处,有许多处,也是避免不了的,管,几个部门监管,资源更丰富,不管,几个部门照样能推卸责任。

其实郑朗这种务实、低调、温和的作风,已经在影响着一些人……

处理一会事务,并且用嘲笑的语气批阅一些从下面递到京城的奏章,确实,有的官员真的很无能。什么样的低级错误都能犯,一一指出。这便是前世做宅男的好处,处理事务十分耐心。

然后写了一封信给张岊,他不是狄青,有不少人拉,能夹在里面杂七杂八地说,本来西北府州就是一个爹不痛娘不爱的孩子,他又被调到泾原路,此时泾原路成了一个大火炉,在里面煎烤,张岊心中一定不是滋味。

安慰几句,忽然想到狄青,不知道狄青在南方如何了。

……

狄青领兵去了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