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恐怕只有赵祯才能明白含义。
不是替蔡襄帮腔,而是说吕夷简又老又病,为什么还不能放过他呢!
就算吕夷简千般的不对,可没功劳,也有苦劳吧。一个快进棺材的人,也要如此打压,君子的雍容大度到什么地方去了。若是君子都是这个德性,能让孔夫子活活气死!
赵祯面无表情地说:“就依诸卿之意,朕准吕卿奏。”
再次大获全胜,大家散朝,走出来蔡襄说道:“还要谢过行知。”
郑朗同样面无表情,冰冷地说道:“所谓的诸君子当中,我敬重三人,范仲淹,原因不用多说,德操天下无双,彦国兄,私心很少。还有你,因为你性格最为平和雅淡,不象其他的君子戾气浓厚,并且你的书法也很好。但如果以后你还继续呈这些完全颠倒黑白,胡说八道的奏折,君谟,不要怪我以后与你绝交。”
第四百四十九章 稻草
蔡襄被说得莫明其妙。
郑朗肯定不是吕夷简的人,为什么要说出这番话?
他猜得不错,尽管对吕夷简了解更深一份,郑朗依然不会改变对吕夷简的感观。从来没有太恶过,没有这份明悟,郑朗也不会否认吕夷简的功绩,始终将他的政绩凌驾于范仲淹之上。也没有善过,即便有了政绩,吕夷简德操依然很低下,不能容人,打压对手,不择手段,依靠高深的权谋谲诈之术,舞私弄权,与范仲淹开了宋朝的党争先河。
但作为言臣只能就事论事,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认为赵祯派人时常询问吕夷简不好,失了制度,说就是,不用扣上那么多子虚乌有的大帽子。
什么都能开,胡说八道真的不能开。
一开,以后黑白颠倒,还了得!
没有再与蔡襄多言,因为他要到都堂说一件事。
干旱与粮食。
这一年发生三起起义,最晚最漫长的是桂阳蛮起义,主要原因是此地多有生猺,很难管治,自持自己凶横,常为非作歹,又大规模参与贩私盐,陈执方赴任后镇压了大私盐贩子黄捉鬼,看到这里难以治理,于是强迫迁移当地生猺,头领唐和与盘知谅发动起义,持续了长达三年,最后利用分化的政策才将这一地区起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