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君臣看不出来这么长远,两人更没有这长远的眼光,只看到四五年郑朗年近三十,正是智慧渐入成熟之时,到时候郑朗更具有才华。萧特默欣喜地说道:“大宋皇帝陛下,请陛下派出使者,我们择日起程。”

扯皮几个月,终于同意下来。

可赵祯很不喜,两个使者离开后,对郑朗说道:“郑卿……”

“陛下,可知张仪否?”

“我朝非乃秦国也。”赵祯苦瑟地说。

张仪说用地换他回秦,到了秦国后耍赖,那是秦国强大,楚国无辄。只要向契丹承诺,敢不实现?

“陛下,勿用担心,一旦契丹与西夏开战,契丹必败,时与势不同也,我就有很多方法让他们不敢挽留。”

“为何开战?”晏殊不懂啊,听得稀里糊涂。

“我刚才说过,兴平公主与我们两国重新议和结的恶果,双方仇怨已生。西夏缺少财富,缺少人口,白达旦部多有党项部族,屡遭契丹欺压,稍一挑唆,必将投奔元昊。契丹高兴不高兴?”郑朗说道。

将元昊打狠了,未必能按历史轨道发展。

但元昊暴戾与桀骜不驯是他的本性,能继续操作。不过想要按历史轨道发展,宋朝必须主动参与进去,做一些幕后的小推手,这需要府麟路操作,郑朗没有权利,必须获得这些大佬支持。

不为他自己,两国交战更恶,对宋朝好处是最多的。大佬们只要听明白了,必然会同意。

继续说道:“我们重新议和,会增加岁币……”

叹了一口气,增加岁币在眼下这种情况下是值得的,终是耻辱的事,又说:“得到我朝一些好处,可以向契丹提出请求,调和两国关系,契丹那怕是做一个样子,也会答应下来。至少让元昊停止两三年不对我朝发起侵略。元昊本来就对契丹不满,会不会听?稍一越礼,契丹忍无可忍,必定会派军队讨伐。”

这个情形很象后世,老美将倭人当作家养的狗,以为很听话,实际是狼,他们不知。掣肘中国吧,好,有老美支持,胆子壮起来。越闹越大,老美害怕了,真开战,自己必会拖下水去,于是一边调解,一边恐吓中国。

这种平衡术玩得不好,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两个前提,宋朝软弱怕死,西夏人必须听话。有一个条件达不到,就会出现许多恶劣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