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万最强的西夏主力抽走,西夏虽有驻军,还能剩多少?况且从河西走廊到沙州李元昊还要派出大量军队驻守,防守吐蕃人袭击。
后来编史书时,为了篡改这些带头大哥们的行为,将时间压缩到九月。
实际战争持续到腊月初。
最气人的是另一个君子,杨偕。
前方将士与折家军正在浴血奋战,他上书道,丰州宁远寨已被贼破,惟麟州孤存,距府州一百四十里,远在绝塞,虽宁远界二州之间,可以为策应兵马宿屯之地,然其中无水泉可守。若议修复,徒费国用。今请新麟州于岚州合河津黄河东岸裴家山,其地四面绝险。有水泉。又说,灵夏二州,皆汉古郡,一旦弃之,麟州复何足惜。
府麟路不要了,将麟州搬到黄河以东。灵州夏州乃是汉朝以来的郡守,都不要了,小小的麟州与府州算什么。
郑朗最恶心的正是这个君子。
为什么他要找杨偕的麻烦,不仅是因为与夏竦作对误国,也是因为这次的进谏。
恶心的还有后面的事,因为是君子,史书拼命的篡改。
三川口兵力不足战败,杨偕怕人追究他麻烦,伪造书信送到延州,朝廷派救兵十万至矣。
这时候元昊早就撤到金明寨北,与这封信屁的关系也没有。
然而史书篡改写成元昊闻朝廷十万军至,惧跑。
跑个屁,若是十万大军长途跋涉而来,车马劳累,又正在半途上,正好给元昊当大餐。
高继宣去麟州救援,杨偕以枢密直学士身份知并州。
赵祯密诏,说你看看能不能从太原调出几万军队策应麟府二州,杨偕进奏,出师临阵,无纪律则士不用命。今发农卒赴边,恐怕在路逃跑和临阵退缩,不听号令,请以军法从事。
赵祯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