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百姓太苦,本来此时贫瘠,几国交战,战火不休,商贸不行,百姓生活更苦。”瞎毡说完,用眼睛瞅着郑朗,百姓生活苦不苦,管他什么事,但得跟着郑朗话音走,心里面又在琢磨,这个小宰相是什么意思,难道为了拉拢我效忠宋朝,还给我的子民赏赐?
“我想做一些改变。”
“郑公什么改变,要不要我为你效劳?”
“不用说效劳,你归顺我朝,你的子民就是宋朝的子民。”
“是,是。”瞎毡点头哈腰,心中不以为然,什么是你们宋朝的子民,但汉人自古以来,好大喜功,好一个虚名,他也知道的,不会反驳。
“所以治理百姓,让百姓生活更好,我有责任,你也有责任。”
“是,是。”
郑朗将他的计划说出来,没有全说,而是说了大部分。
他的市易法。
分成两部分走,在长安城中设一点,买与卖,买来宋朝的货物,卖出从泾原路换来的蕃羌部族货物,包括吐蕃境内的物资。
这一部分是钱帛交易,从中赚取差价。
然后在渭州设一点,还是买与卖,但不是以金钱为交易手段,而是以货易货。
用缯、布、罗、绮与绢易驼、马、羊、毡毯、皮毛,用香药、瓷器、漆器、姜、桂易甘草、蜜腊、麝脐、毛褐、羚羊角、硇砂、柴胡、苁蓉、红花、翎毛。
还有其他的商品,但吐蕃与西夏主要出产就是这些,所需要的货物也主要就是这些。
这中间不存在金钱交易,一是宋朝眼下还是缺少铜钱,控制铜钱对外流通,二是用钱百姓观念会更加直观,用货易货,容易忽悠。
一旦这两个交易点形成,又有几百万贯现金做周转,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队伍。
仅是泾原路一处,是满足不了这个需要,交易量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