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朗心中苦笑一下,真敢问。当初韩琦弹劾几个大佬时,赵祯问何人为相,自己还以为赵祯抱着其他的念头,看来自己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犹豫一会说:“臣也不知。”
最适合的武将是那个铜面具狄青,文臣韩琦与范仲淹勉强凑和。此时狄青未成长起来,韩范未意识到西夏人的强大。他们主领西北,未必能胜任。
又连忙说道:“臣也不行,臣是纸上谈兵。”
因为赵祯用眼睛盯着他。
但又说:“陛下,此战不能急于求成,原因简单,我朝已经二十多年没动过兵戈,士兵缺少作战经验,朝堂又缺少名将。只能步步为营,又能观察到有那些武将能胜任前线指挥之职。”
说范雍不行,是他做出来了,没有做出来我不知道。但郑朗刻意提了两个字,武将!
武将有什么威力,看南宋之初就能看到,正是韩世忠、岳飞等武将力挽狂澜,保住南宋一百多年的基业。岳飞被害,韩世忠等人养老,后来南宋战斗力越来越不行。
岳飞是一步步打出来的,韩世忠也是从西夏到平方腊等战役中成长起来。所以说步步为营,再进行观察。
接着继续说:“元昊虽然手下兵多将广,其人只是一个狼子野心之辈,平定回鹘与沙州汉人,是借曹家内乱,回鹘不和之机取得胜利。折服吐蕃人,是因为唃厮啰父子不和取得。除了奸诈贪婪之外,其人的军事武略并不足以为惧,不然不可能数次被吐蕃人击败。吐蕃战斗力能有多强,可比曹玮将军。”
只能说这小子运气好。正面交锋,他从未证明过自己,后来与宋朝作战亦是如此。每一次胜利,都是惨胜。相反,宋军虽败,败在几个糊涂鬼的指挥上。即便如此,虽败犹荣。与吐蕃人正面作战,更是一次次被打得丢盔卸甲。
这时候的吐蕃不是唐朝的吐蕃,宋朝打一次虐一次,从过去的曹玮,到后来的王韶、童贯,虐吐蕃就象虐小孩一样。虽说此一时彼一时,可能做一个对比。
当然李元昊不可小视,但绝对不是一个名将,甚至远远不及曹玮潘美等人。
赵祯眉头松了松。
而且他心中也渐渐被郑朗说动,这种说法比夏竦更进了一步,也更有说服力,说得很客观,没有盲目自大,也没有垂头丧气。思路清晰,十分清醒。但就是郑朗说了,赵祯也不知道怎么办,问道:“为何你说元昊一定要取金明寨?”
朝廷继续在称呼赵元昊,可郑朗每次却称呼为李元昊,赵祯无奈,于是索性不称姓,直接道名字。
“陛下,最强便是最弱,延州到土门因为唐朝的安胡政策,有党项人、吐蕃人、胡人、羌人,还有羌化汉人(是汉人化成羌人),鱼龙混杂,这不象丰州王家、鄜州杨家与府州折家,比较单一,凝聚力强。历史渊源又不象这三家与元昊一族是世仇。其实不用多,只要元昊使出臣的计策,收买其中一部分的部族,从内部瓦解,金明寨必失矣。”
郑朗都不想说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