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件事速度必须要快,带了一些竹纸,匆匆忙忙赶回杭州。
见了富弼,富弼道:“郑知府,为什么我感到心中有些不安?”
“那是,如今连转运使我们都敢动,你想一想,从两浙到江淮,一个盐字牵连到多少官员?”
在郑朗记忆当中,北宋一朝,因为私盐一事,造成数次起义,也不能算是起义,与王小波方腊一样,属于不得志的私盐贩子,私茶贩子,才对朝廷心怀不满的。他们并不是那种过不下去的佃农,也是小康家庭的小商人与小地主,但人心不能满足,想要更多。可总体来说,是制度造成的结果。但没有因为私盐,揭开什么大案,这是北宋官场的潜规则。倒是后来,特别是清朝,查出数起特大盐案,处死无数官员。
富弼有些色变。
“富兄,你连陛下都敢骂,难道还怕这些官吏?”
“不是……”富弼说得很勉强。
“难道富兄也象一些人那样,以为陛下仁爱,骂一骂没有事,于是便骂,博一博清名。”
“郑知府,你怎么说出此语!”
“放心吧,这件事轻重我会掌控。”
“既知轻重,为什么你偏偏……”富弼准备说一句,为什么你将事情越闹越大,想到博一博清名,不由的语塞。
“我写的中庸,你也看过,直而温之,以刚直公平温和态度决事,但前面有与时俱进,也有一个直字。到病入膏荒的时候,也不得不用重药、虎狼之药诊之。有的事,我不得不对你说了。”郑朗将他的十面埋伏说出来。
“原来,原来……”
“这一回富兄明白我的苦心了,不但人命案,我不好交差,长久下去,连两矿都不保,你说一说,一个转运使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两位转运使会受贿?”
“我也不知道啊。”郑朗打了一个哈哈,很快想到一条理由:“江衙内行为不端,不能证明什么,但我担心,若是两位转运使德操好,我们处罚也得当,不过挨一些小竹杖,养养伤,当作一个教训,虽不快,江转运使不会做出什么不好的举动。若德操不好,他们能很快勾结到一起,提前将他们弄出两浙,不然后果你也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