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他在太平州表现的神奇。

杭州还有一个更大的奇迹,若要成为现实,种种的奇迹,会使他的声音最终高吭起来。

不好的一面也会有,一旦他到了那种地步,各个大佬再也不会将他当成没有危害的后起之秀,而当成了平起平坐的对手,事情会很多。功劳越大,红眼的人越多,郑朗会越不利。

包括富弼,也因为郑朗的种种神奇,以及博学,不会象在蔡水河畔时看郑朗,一个很不错的少年郎,郑朗喊他为兄,他也将郑朗当成了弟,是平级的,不是前后辈的关系。

可对郑朗不恶,虽然郑朗屡次说要杀郭劝,但他听出那种心痛,那天郑朗的直言,也让富弼重新对郑朗进行审视。

在他心中,隐隐看到郑朗是君子的另一个方向,不是范仲淹那种的君子,而是另一种君子,少言,即便有言,也不会大肆宣扬,这是儒家的木、讷,当然著书立说除外。

多做事,有多勤奋,他也是看到的,这是敏于行。

脾气好,是温。

虚心请教,所到之处,多做询问,也是亲眼所见,这是谦,对百姓的爱护,那是真正的发自内心深处,这是仁,家里收入每年近万贯,还有五六千贯的年薪,生活也不是很奢侈,这是俭。

爱字爱画爱琴爱学问,是雅。孝顺母亲,爱护家人,是孝悌。对别人,无论尊卑,十分有礼貌,是恭。对皇帝对国家的忠心,是谓忠。连私盐贩子,都不愿处死,是谓恕……

在他身上,几乎能找到夫子所说的君子所有美德。

难怪那两个桀骜不驯的学生,见到郑朗就象两只温顺的小猫。

或者打一个比喻,范仲淹是冬天的洁雪,郑朗却是和煦的春风……

叹了一口气说道:“休说十年,就是十五年,也未必……”

是资历问题,再有本事,如今你这个岁数做到杭州知府,已经是重得不能再重的任命,没资历,谁将你的话当作一回事?过十年,三十一岁,资历依然不足。

看到了,智慧过人,算到了,你也没有多少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