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朗摇头,道:“难。有地的百姓会变好,但全国有多少难民?国家不禁止人口流动,以后会有许多外地流民与浮客前来谋生,他们或是租地,或是做工,生活依然不好。到时候新的贫民会再度产生。”
“其他州也象这样呢?”司马光问。
“江南有独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能变的是江南,其他各州,象河北诸州开发得差不多,有的都是过度开发。要么还有一处,岭南,然而有几个百姓愿意前往?”
江南也许有流民过来,可有几人愿意前往岭南?太遥远太热。司马光不能回答。
“就算岭南也开发好,百姓看到衣食无忧,又多生子女,人口膨胀,国家就这么大,又能养活多少人?”
“是无解……”
“不是无解,也不是有解,去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去做,情况会变得好一点,矛盾也会减轻。若不做,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做了就会有好有坏,若言臣盯着弊端,所有官员皆力求无过,对国家会没有利……”是王安石说的。
“同样不是绝对,若没有言臣监督,官员会欲所欲为,所以我说,弹劾可以,眼睛要放远一点,看好想好,若是每一项措施有益的远远大于有害的,还要盯着稍许弊端大做文章,那不是监督,而是一种巨大的危害。可以说,使每一项善政更加尽善尽美,但不能大做文章。”
“中庸之道。”
“也能说是中庸之道。”
“什么时间修书。”
“回州府吧。”
但这一呆,一直呆到二月初,千头万绪的事情太多,连牛到二月初还没有买齐呢。还要帮百姓筹买桑苗,农具,种子。直到离开时,两个圩内还是一片混乱。
还有事,圩内多是五等户,可需要耆户长协助官府维持秩序,只好从家中子女多的人家产生。这终不是办法,几年过后,陆续的会有人家好起来,划成四等户或者三等户。又要摊派差役,这么多耕地种植已经吃不消,再次家中的壮力抽出去应差,一家人如何了得?
一东一西两个小港,以及墟市将会建立,又会产生一些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