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页

徐元朗出任杭州知府一职是当年崇祯作信王时运作的,徐元朗走门子到王承恩、骆养性身上时,崇祯皇帝为了安抚薛云默许了徐元朗留任杭州知府一职,可后来扯出熊文灿那个折子,崇祯皇帝对徐元朗和燕三娘都在杭州有了忌惮,现在冒出一堆跟薛家有关系的将领哗变,骆养性直替薛云暗念阿弥陀佛。

骆养性奏道:“皇上,台湾岛孤悬海外,要得到那里准备的消息,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办到的,微臣倒是探得那个海匪郑芝龙的老巢还在台湾岛上,岛上还有红毛生番,不知道那个海匪郑芝龙的话有几分口信。”

崇祯皇帝敲了敲案牍说道:“如果薛家占了台湾岛,那薛云岂不是就要自立为王了。”

骆养性低着不敢接话,崇祯皇帝说道:“养性,你跟薛云在大同接触过一段时间,觉得薛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骆养性迟疑了一阵,在崇祯皇帝的催促下说道:“皇上,现在薛云已经去土谢图汗部了,就算他有什么想法,那也是两三年之后的事情了,不过在大同时曾经听了薛云说过,他想扬帆海外过无忧无虑的日子。”

崇祯皇帝问道:“哦,薛云还有这个说法。”

骆养性说道:“皇上,说起来薛家在天启五年就大规模南迁,选择台湾岛落脚也是很正常的,现在薛家京城已经没有有分量的人了。”

崇祯皇帝想了想说道:“养性,让锦衣卫彻查宁远兵变,对了,多注意一下薛家的情况。”

骆养性谢恩退出了内殿,崇祯皇帝暗道如果辽东哗变的官军逃到了大同镇,而大同镇的薛家军又收留了这些人,自己应该怎么办呢,薛云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将军,手上的人马遍及北直隶、大同、杭州、台湾、朝鲜,哎,真是投鼠祭器啊,自己那个木匠皇帝哥哥这几年都做了些什么啊。

薛家三千子弟兵的哗变,让处在京城的薛府和薛庄都备受压力,特别是住在京城里的薛睿更是感觉到山雨欲来,薛家在京城里的生意开始受到不明真相和居心可测骚扰围攻,薛家薛记绸布三江汇通杏花酒楼惠民粮栈,吴记米铺处于不正常的经营状况,特别是惠民粮栈吴记米铺两处,一直忠实于购买薛家便宜粮食的百姓,跟那些借着薛家在辽东出事来捣乱的人发生了冲突。

惠民粮栈吴记米铺两处粮栈,从八月十九日至二十三日,先后发生了六七次冲突,双方有百多人受伤,好在没有出人命,直到八月二十三日锦衣卫大规模介入粮栈闹事风波,保薛派和反薛派才稍稍偃旗息鼓。

锦衣卫的出面源于薛家长房大公子薛综,于八月二十二日从蓟镇负罪押回京城,向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述说了松山哗变的经过,控诉了这些年袁崇焕、祖大寿、吴襄对自己对客军的吞并和歧视,并表示愿意一个人承担这次松山哗变责任。

骆养性当晚就进宫向崇祯皇帝作了汇报,川军肖参将、陕军刘参将和薛家薛九、薛十、薛庆益去了大同,薛综带着愿意回归大明的一千官兵投了蓟镇赵率教,由赵率教派人护送回京城听候处置。

崇祯皇帝根据辽东满桂、茅元仪等的奏折,印证薛综所说的情况,才知道也是辽东军黑幕重重,争功夺权排斥坑害客军比比皆是,至于杀良冒功拥兵自重贪墨朝廷粮饷更不在话下,辽东阀门之流毒有些地方更甚于薛家军,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祖大寿等深为失望。

当日崇祯皇帝接到陕西巡抚胡廷宴、延绥巡抚岳和声合奏,七月陕西天灾到了百姓无法忍受的地步,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反,尤以府谷王嘉胤短期聚集万余人声势浩大,从榆林镇蔓延至延安府,崇祯皇帝看到这个迟来的奏报心里非常愤懑。

崇祯皇帝叹口气,白水王二、种光道这股流民还没有解决,又冒出王嘉胤、王大梁、高迎迎等七八股,崇祯皇帝淡了处理薛综的心思,让骆养性把薛综送回薛府去圈禁,所有回来的士兵送京营看管,至于去大同的哗变官军,就让大同巡抚去招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