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这减餐令带来的更恶劣的后果还不仅仅是饿肚子的问题,这样的法令不废除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这一切都是苏锦想说而没说的,本来这些话应该跟晏殊提一提,但苏锦昨晚看到晏殊将此事当做一次政治投机之后,苏锦便决定不跟他说这些,而要直接禀报皇上,因为很有可能自己说的这些话会被晏殊禁止禀报皇上。

因为减餐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粮食危机的压力,有了这个减餐令,这场危机成功渡过的可能性会大了很多,作为把此事当做政治资本的晏殊来说,很有可能一切对粮食危机的渡过不利的言辞和主张都会被他自动屏蔽,只要能渡过这场危机,其中带来的危害他也可以统统无视。

当然这一切都是苏锦的揣度,他只是凭借直觉感觉到晏殊不是自己所能依靠的那种人,此人或许不会有什么恶心,行事也不偏不倚,但好像总缺了些慷慨之气和勇于承担责任不计得失的勇气。

从晏碧云的婚约之事苏锦当时便对他及其不满,为了自己的声誉和地位,任由晏碧云蹉跎芳华,甚至还实行打压政策,苏锦心中不满的种子便是从那时开始萌芽;而作为他亲手举荐的包拯似乎也跟晏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除了公事也似乎没有更深一层的来往,或许也不无道理。

苏锦也承认,凭心而论,晏殊对自己还是不错的,且不谈他的目的是什么,和苏锦的交往过程中,他一直都是在给自己机会,天下本事大的人多的是,有本事而无发挥机会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就凭他事事能想到苏锦,这便是恩情。

苏锦注重情意,他当然会认真的办好这趟差事,不仅是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同时也是回报晏殊的知遇之恩。

至于晏殊会从中得到什么,苏锦宁愿不去考虑这个问题。

回到小院后,苏锦没有给晏碧云传达晏殊话的机会,他一直闭着眼睛打着呼噜,直到晏碧云无奈的跟小穗儿她们交代几句之后默默离开,苏锦才在黑暗中睁开眼睛,他和晏殊之间的关系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他不能容忍自己的一切被另外一个人所操控利用,哪怕他是晏碧云的伯父,名满天下的晏殊。

……

时间往前推一个时辰,袜子巷的夏府二进偏院内,一名小厮正在向趴在床上的柳宾华禀报。

“公子爷,小的跟了他们一下午,终于摸到了他们的住处。”

“哦?他们住哪儿?”柳宾华来了精神,半耷拉的眼皮一下子提了起来,嘴角也神经质般的抖动起来。

“他们一伙人都住在榆林巷的一个小院里,一共六男二女,那烫了你的少年怕是家主,小的没见到有老人。小的偷偷问了旁边的邻居,说是昨日才刚刚搬进来入住的,院子是租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小子是个外乡人,难怪敢跟爷叫板,感情是个不懂行市的菜鸟儿;有没有见到有其他人出入?比如官宦富户之类的。”

“那倒是没有见,不过擦黑的时候这苏锦坐了马车出去了,小的跟了一段,两条腿实在跟不上四条腿,跟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