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随后,安惇差人来报,他正带领八千天武军前往内城,准备从晨辉门进入内城,内城中已经有人听见火枪和手雷的爆炸声,估计安豹已经得手,正与救援的内城禁军激战。

安焘心中紧张不已,端着茶杯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进展还在掌握之中,但他非常不安,萧玉儿是怎么知道的?何时知道的?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汴京城里已经炸了锅,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不明白为何城内会响起持续的爆炸声,等发现是天武军在攻打外城和驸马府时,顿时惊慌失措,纷纷躲到家里不敢出来,有心的官员略略思索下,就知道天武军反了,惴惴不安的想着该怎么办,是投降?还是抵抗到底?李氏、秋菊、雪月等人在家中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不停的让人去打听,可街上都是军士,不准人出来,等驸马府方向传来呐喊声和爆炸声时,都惊呆了,尤其是雪月和苏玲玲,离着又近,可就是没办法出去一探究竟。

随后传来的消息让安焘开始觉得大事不妙,城北还是没攻下来,安惇到达晨辉门后,大门紧闭,根本没有要开的意思,还没等他让人去查看到底出了什么事,城上的火炮就响了,紧接着内城火炮全部开火,打得天武军人仰马翻,安惇没办法,只得下令强攻,一边通报安焘,一边派人去催促南郊的火炮尽快进城,他手里的轻型火炮根本不能靠近内城。

内城的激战让安焘清楚的知道安豹一定是全军覆没了,他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在中央禁军赶到之前攻下城北,依托外墙抵抗中央禁军的同时,调集所有兵力强行攻下内城。想法是好的,可这次老天不再帮他,没接到攻下城北的消息,倒是接到了大批骑兵已从封丘门进入汴京的消息。等进一步的消息确认进城的是虎翼军时,安焘彻底傻掉了,从那一刻起,他便呆坐在前厅中,一言不发,任凭府里乱作一团。

虎翼军比中央禁军还要迅速的攻入汴京还要从韩威率军离开时说起,自从和陈述一番谈话后,韩威便做着思想斗争,陈述的话让他不敢掉以轻心,从接手虎翼军那一天起,他便知道这支军队绝对忠于大宋,若是在关键时候没能起到作用,一定会在将士中失去威信,可军令如山,韩威常年征战边关,这个道理他懂,偏偏虎翼军又特殊,这支军队号称快速游击卫,那就是典型的应急部队,有时候主将的决断至关重要。

不过韩威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自然也有他的办法,召集各营指挥,强调虎翼军在辽国是被重点关注的,虎翼一动,各种消息便会传回辽国,为了不让敌方探子发现虎翼军的动向,他决定采取迷惑战术,这战术简单来说便是乱窜,一会东、一会西,各指挥使还以为他真是这个目的,哪里知道他是为了拖延时间,看看陈述说的到底会不会发生。

第二百七十一章 虎翼平叛(二)

十月二十日,他收到陈述密信,说天武军全军前往汴京协防,韩威可不是好糊弄的,这个看似合理的调动他一眼就发现问题,失去大名府的屏障,汴京更危险,而且最重要的是这将导致虎翼军在外面毫无作为,一旦辽兵围困汴京,虎翼军第一时间就是回防,根本不可能通过游击来牵制辽国大军,与其到那时回防汴京,不如现在就让虎翼军回防,让天武军坚守大名府。

此时韩威已经相信陈述七成,为将者不可能一点险不冒,仔细思索后,韩威决定全军回防汴京!此时他距离汴京不到七百里,命令下达后,他并没多做解释,若是判断失误,他准备一个人承担后果,虎翼军上下谁是疑惑,但自王胜带领虎翼军以来,军中便有严格的军纪,各营指挥整顿好兵马,在韩威的带领下,朝汴京疾驰而去。

一路上,韩威又收到陈述持续的密信,尤其是在二十六日,当他距离汴京不到一百里时,陈述密信中已经提到天武军人员的疑点,此时韩威再也不怀疑天武军意图不轨,他召集大小将领将此次返回汴京的目的解释后,那些指挥、虞候都赞成他的决定,建议加速前进。

陈述赶到北郊禁军大营见到冯斌后,将他的判断和萧玉儿的应对急急说了遍,冯斌震惊不已,急忙召集在大营中的两万禁军,他现在最担心的便是来不及,十里地也不算近,靠两条腿怎么也要两刻钟,还不能携带火炮,等禁军全力赶到汴京时,城北是否还在警卫手里?

陈述正焦急的看着冯斌集合禁军,一名都头飞速来报,说是一支骑兵正越过禁军大营飞速朝汴京而去。

陈述和冯斌相互看了眼,脸色都变了,难道是辽国骑兵到了?急忙上了城墙用千里镜查看,这一看陈述大喜过望,颤声道:“是虎翼军!”

冯斌都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这时候看到虎翼军简直不可思议,心中暗暗佩服韩威,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在一切都不明朗时敢率军返回,这一次,韩威怕是要名扬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