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事后,自己家种地菜也好,山上捡得的野生菌或是木耳啥的,都要拿一些来。也不进来,放门口就跑。朴实得让人感动之余。又有些好笑。
回去说给谢玖听,谢玖也是一阵唏嘘。她从小就在城市里长大。接触到的。看到的,多是狡猾市侩之徒。家世又好,多得是巴结讨好之徒,就算偶尔有几个人品好的,也畏于她的家世,不敢与她接近。谢玖又不是亲和地人,就那么孤零零一个人,就某些方面来说,比卫螭可怜多了。
“老爷,成叔有事找您。”
俩人正说着,招弟来报,说管家有事求见。自从有了孩子,卫螭升级了,从少爷变成了老爷,让他时不时的感叹一句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
卫螭出去,问成叔:“有什么事儿?”
成叔道:“庄户们知道夫人生了孩子,送了不少东西来,说是要感谢玖夫人和老爷平日的照顾之恩。”
卫螭一愣,道:“我们去看看。”
到客厅,都是老熟人,是赵老爹,这次,他又做了代表,脚边放在几个提篮和几个麻袋,还有一些鸡鸭鱼什么的。
“赵老爹。”
卫螭热情地打招呼,迎了上去。赵老爹与卫螭打交道多了,知道卫螭是个和气人,不计较太多礼仪。赵老爹笑得很慈祥,道:“大家平时受您二位照顾很多,听说夫人生下小少爷和小姐,积攒了一点东西,让我给送来,管家不肯收,说要报告您之后,让您定夺。”
卫螭过去,拉住赵老爹粗糙干瘦的手,诚恳的道:“大家的心意,我和夫人都很感激,只是,大家的日子也不容易,我知道,鸡蛋啥的,平时大家都舍不得吃,都是留着卖钱的,还有这些鸡,那都是留着下蛋的鸡,这些东西,太过贵重,我们真是不敢收。”
赵老爹笑道:“老爷说哪里话,再贵重的东西,比起心意,都显得轻了,我们也没什么好东西,今天拿来这些,都是坐月子要吃的,给夫人补补身子也好。如果老爷真地看重我们,就请收下,别推辞才是。”
卫螭张了张嘴,挥手,叫人收下去,赵老爹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告辞要走,卫螭连忙留住他,道:“赵老爹,我们夫妻刚到大唐地时候,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您,买地田地地,恰好也在这里,这就是缘分啊。去年,夫人说,大家日子不好过,我们做主家的,要给大家想想,改善生活。我实验了大半年,目前已经成功,取得了一些成果,您给回去,帮忙宣传一下如何?”
就着赵老爹来,卫螭提起蚯蚓养殖地事情。如今他养殖的蚯蚓,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制成饲料也好,做肥料也好,应该都能供得上农庄了。
卫螭打算和大家签合同,由卫府提供技术和饲料,每家都盖一间鸡舍和猪圈,重点养殖鸡鸭和猪,粪便统一由卫府打理,农户们只要收收鸡蛋、鸭蛋,卖卖猪肉就行。来年耕种的时候,肥料也由卫府统一提供。
卫螭还打算再买几块山坡地,整个果园,有了蚯蚓粪做肥料,开个果园,蛋糕店的果酱,也能足够供应。再加上卫螭懂得硝石制冰的技术,建个冰库,不怕不好保存。建一个循环的产业链,把大家都包涵进来,一起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