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半天,见没人再离开,卫螭放下茶杯,道:“既然诸位都没有离开的意思,那我就当诸位是愿意留下了,既然留下,那就要遵守我的规矩,成叔,把我们卫府的规矩,给大伙儿说说。”
考虑到保密问题,卫螭把规矩定的比较严格,参考着以前网上看过的啥保密条例了,劳动法啥的,基本上可能有的情况都考虑到,反正成叔看到这个条例的时候,很是震撼,期期艾艾的提醒卫螭:“少爷,这只是一家茶园。”
卫螭还理直气壮的道:“是茶园的规矩啊,成叔,咱要有保密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代表的就是金钱!咱实力不够,不和大茶园争,咱走的是精品、高端的路线!懂不?”
成叔很干脆:“不懂,少爷!”
卫螭“咣当”一声摔下软椅,一旁的谢玖喷出一口温开水,搞得卫螭又开了个“现代常用词汇在唐朝的使用普及”和“经济常识讲座”的活动,才让成叔明白过来。
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卫螭把自己做的茶叶泡给工匠们尝过后,技术上,他就拥有绝对权威了,基本上,卫螭说啥,他们就听啥,当然,卫螭童鞋是位非常懂得谦虚精神的好好同志,十分清楚自己外行的本质。
卫螭也不端着架子冒充指导,而是详细询问现在的制作工艺,然后根据自己知道的,加以改进,力求早日展开大规模生产。
第四章 茶商的最高境界
中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不同,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等几种。当年,卫螭跑去同学家玩,那同学家就在江南,那里是赫赫有名的碧螺春、龙井茶的产区,碧螺春和龙井是绿茶中的最好的。当时,卫螭还问了个傻问题,他问是不是江南只种能做绿茶的茶树,不种红茶树,所以只做绿茶,不做红茶。
这个弱智问题,让他同学差点没笑死。还是好心的茶厂工人告诉他,红茶、绿茶只是制作工艺不同,茶叶没区别。只是,茶叶味道的好坏,是有场地、品种区别的,绿茶以碧螺春、龙井为顶级,红茶则是安徽祁门县的“祁红”最为顶级,黄茶珍品就是君山银针,白茶珍品产于福建北部,黑茶就是有名的云南普洱茶,青茶又叫乌龙茶,最好的乌龙茶,产于福建武夷山一带。
就是为了一雪被同学笑话的耻辱,卫螭才会特意去了解各种茶叶的制作工艺,想不到一时怄气的举止,现在就能用上,世事无常,莫过如此。卫螭有些感慨,有些自得。
接连几天,卫螭都往茶园跑,与一干工匠研讨制茶工艺,不说别的,争取把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的工艺整出来,去各大名茶的场地,整个小茶园。普洱茶那就算了,唐时那里还是南诏的地盘,还不属于咱中国呢。咱也不和那些根基深厚的大茶商争,咱只走高精尖路线,不求做大,只求做贵,用现代的话说,咱走品牌路线,咱要做汽车中的法拉利,香槟中的人头马。
在茶园混了半个月,又有卫螭的理论指导,再加上经验丰富的工匠亲自操作,总算把工艺研究出来,可以进入生产环节,不过,包装的时候,又让卫螭好一阵鄙视,丫古代人也太没有宣传意识了,随随便便一包,也不知道分下等级,也不知道走下精品路线。
把茶园的四个管事集中在一起,卫螭准备开个教学讲座。如今,茶园的管理,被卫螭分成了四个环节,采摘、生产、包装、销售,四个管事一人管理一个环节,哪个环节出问题就找谁,权责分明,制度清晰,反正卫螭就是把现代企业管理那一套整了进来,虽然不是专业企管人员,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管理这些相对现代人来说比较简单质朴的唐朝人,足够了。
“你说啥?酒好不怕巷子深!错误!大错特错!首先,咱卖的是茶叶,不是酒,其次,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做法,只能吸引喜欢喝酒的人,咱卖东西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把不喜欢喝酒的人也找来买!能让他主动跑上门来买那就更好!宣传、包装就是达成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