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页

“李阁老,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我家老爷是呕心沥血啊,您可不能不管呐!”见李东阳都来了,屠老夫人哪里还不知道大事不好?这时她也没了吃醋的心情,痛哭流涕的恳求李东阳做主。

“嫂夫人安心便是,朝中同道不会任朝宗兄出事不管的,你先把朝宗兄出门前的经过仔细给我说说……”

呕心沥血?你要是真的相信自家相公的话,早先又吃什么飞醋啊?李东阳也很郁闷,他是大学士,又不是顺天府尹,寻找走失人口压根就不是他的职责范围好吧。

可话说回来,这事儿应不应该让顺天府接手也是个问题,走失这二位不是平民,而是当朝的尚书和都御史,就这么当失踪人口找,似乎也不太合适啊。

这件案子的案情一点都不复杂,可深究起来,却又给大明朝开了一个先河,当朝尚书失踪案!

从案情表象分析的话,大多数人都会得出跟屠府人差不多的结论,李东阳倒是知情人,可那俩人计议的那件事,谁敢宣之于众?就算不考虑屠、洪两家的安危,可各地参与此事的世家和官员怎么办?

别看人多,可法不责众这种事在当今天子身上却是不通用的,一网打尽可能很麻烦,可皇上现在算后账用的,本来就是水磨工夫。

今天找个借口搞掉俩,明天再寻个茬子罢了仨,从皇上正常上朝那天起到如今,不知不觉间,士党的损失已经非常惨重了。

虽然地方上的损失相对较小,除了三大边镇之外,只有京畿和山东、河北有比较大的人事调整,可朝中却是损失损失惨重,而且损失的都是中坚力量,比如山东巡抚朱钦就是其一。

何况,这种趋势也表明了皇帝的决心,皇党势力大涨的同时,士党也是人人自危。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今年朝廷从地方上收缴税赋比去年顺利了很多,中坚覆灭的同时,鼠首两端,准备骑墙的人却多了不少,士党再想和去年一样,在天下范围内掀起政治风潮是不可能的了。

在这种情势下,李东阳怎敢把真相宣之于口?就算发生的是最糟糕的那种情况,也就是那二人被皇帝秘密逮捕,并且严刑拷问,得到了事实真相,李东阳也是要抵赖到底的。

毕竟那两个人起的主要是奔走之力,所知有限,真正居中策划的,是他和王鏊、杨廷和这些士党领袖。

所以,这宗失踪案让他感觉非常棘手。

找人,士党能调动的资源太少,京城这么大,光是一个顺天府顶什么用?请皇帝下诏,调动锦衣卫找人,先不说那人本来就很可能是被锦衣卫抓的,就算不是,李东阳也想不出,自己凭什么能让正德帮这个忙。

听了屠家人的描述之后,他觉得前景更不乐观了,这事儿死无对证啊,俩人偷偷摸摸出去的,除了自家人之外,就没人知道了,这要上哪儿说理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