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页

等见了谢宏的真容,这些工匠更是惊叹不已,虽是早听说对方是个少年,可不见真人,谁都想不到是这么年轻或者说年幼的一个少年。众人纷纷都说谢宏是鲁班爷爷显灵,墨家祖先转世,才降下了这等神人来。

因此,谢宏收服这些工匠的过程极为顺利,远远超过了他在宣府的那一次。那次他从宣府几个军将手里讨了几十个工匠,可最终跟他入京的却只有十来个,要不是曾鉴这些年来的积累,他就只能抓瞎了。

读书识字的人容易培训,可是熟练技工是很难培训的,就算是他这个穿越者,若不是原本的这个谢宏也喜欢手艺,并且留下了不错的基础,他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就找回本来的手感的。

当然,一帆风顺当中,也有些让谢宏不太如意的地方,那就是搜遍了京城,他也没有找到船匠,除了曾鉴从前保留下的那几个之外,就完全没有懂得造船的人了,近百年的海禁的影响确是极其深远。

这件事很是让他有些烦恼,想要进行工业革命,除了发展技术之外,市场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海外市场。

对方不是自家的百姓,当然可以肆无忌惮的倾销,保证生产多少,就能销售出去多少,这才是工业革命的最佳模式,可若是海路不通,又怎么开拓海外市场呢?

第355章 运筹朝堂上

虽然技术问题是谢宏的本行,也是他最为关注的,可他身份摆在这里,朝政上的事也一样离不开他。

在清算当中,谢宏执行了大胆而又谨慎的策略。

说大胆,是因为他对付的都是高品官员,而且手段也十分狠辣,为的就是起个震慑的作用;但同时他也谨慎的控制了清算的范围,那种跟风打酱油的低品官员,他基本上只以敲打为主,实际上却是轻轻放过了。

他的做法已经相当接近士人们的底线了,可偏偏没有越过去。很多士人的感觉都跟张升差不多,觉得谢宏和从前的那些权臣差不多,用的都是朝争的传统手法,只是他气势更嚣张,运用的手法也不怎么熟练罢了。

士人们的不满和愤怒在累计,但是谢宏也不在乎,他跟对方注定了是敌对的,他要的就是让对手暂时屈从,然后把京城打造成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进而慢慢的扩大影响,直至最终推行他构想中的新政。

要是还象原来那样,处处小心,甚至连出行都得带上一大堆保镖,连自保都难还怎么推行新政?

因此,他听取了曾鉴的意见后,结合了后世的政治斗争手法,将反对派中最顽固的一部分人一扫而空,甭管剩下的人心里怎么想,可至少在眼下,朝堂上是没有什么杂音了。

不过压服朝堂只是表面现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举措,烦恼很快就接踵而来。算上两位阁臣,大明朝堂上品级最高,权责最重的十二个人一下子就减员近半,这些位置还是得填补上的。

谢宏并不打算现在就大幅度的改变朝堂上的格局,那样的举动刺激性太强,有可能会让士人们发狂,何况,大明朝廷的格局本身也是颇为成熟的架构,让谢宏冷丁想个更好的出来,还真是有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