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我是晚辈,又位卑职微,离开淮南时还只有十二岁,与袁胤根本不熟,所以只好借用一下父亲的虎皮了。”杨证微笑,又笑道:“不过还好,我盗用父亲的笔迹和身份,想来他老人家也不会怪罪,最多只会象主公一样,打我三十掌心。”
开了一个玩笑,杨证继续奋笔疾书,以杨长史的名誉给袁胤写了一番语重心长的劝降信,劝说袁胤抛弃前嫌率领袁术残部归顺徐州军,陈述各种关系厉害,力劝袁胤不要负隅顽抗自寻死路,替陶副主任给袁胤许出了官职赏赐,而在书信的最后,杨证又忽然笔锋一转,以杨长史的口气告诉袁胤,说是袁胤与荆州军勾结夹击柴桑的事,其实刘勋早就已经秘密禀报给了徐州军,徐州军也早在柴桑布置了天罗地网单等军前来送死,且刘勋也早已经被陶副主任封为了镇南将军加建城侯,劝说袁胤效仿刘勋乘机来降,不要自寻死路,白白给荆州军当炮灰。
“少爷,你不是开玩笑吧?”李郎又瞪大了眼睛,低声惊呼道:“难道你想挑拨离间袁胤和刘勋?这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杨证反问道:“桥叔父的亲兵刚才不是说了,袁胤和刘勋斗得正厉害?袁胤见我父亲在书信中暴露天机,还能不相信刘勋已经叛变?况且就算离间失败,我们又有什么损失,了不起损失一个信使吧?”
“损失一个信使?”李郎先是一楞,然后马上就面如土色,道:“少爷,我可不敢去送这道信啊。”
“李叔放心,我怎么会让你去冒险?”杨证笑道:“我自己写给袁耀那道书信,就是为了不让你去送信,放心吧,我自有办法把这两道书信送到敌人手里。”
……
一个晚上的时间很快过去,第二天清晨,杨证便直接来到了桥蕤的豫章太守堂前求见,但是桥蕤正忙于防备荆州军突袭一事,根本就没空见杨证,只是在堂上与柴桑众文武署理公事,杨证见了也不焦急,更没有摆什么徐州重臣家中大公子的架子,强行要求桥蕤立即接见自己,只是在堂外桥蕤的视线所及处耐心等待,还从早上一直等到正午就没有离开,期间桥蕤虽然也几次看到杨证正在堂外,但忙于公事也没理会。
午时都已经过半了,桥蕤终于结束了公务,开始领着麾下众将赶往城上查看城防情况,杨证忙退到一边让路,桥蕤见杨证等得可怜还不敢与自己说话,便也动了点恻隐之心,在杨证的面前停下,说道:“贤侄有什么事吗?快说,我很忙。”
“叔父请看这个。”杨证忙将自己给袁耀的书信递到了桥蕤的面前,很简短的说道:“小侄想向叔父借一个信使,去一趟南昌送信。”
粗略看了杨证给袁耀的叙旧劝降信,桥蕤虽然觉得肯定没用,但是看在杨证的耐心份上,便随口叫过一名卫士,吩咐道:“安排个信使,去替杨公子送信。”
卫士答应,接过了书信,桥蕤领着众人匆匆而去,杨证这才又拿出了信袋,一边把书信装进信袋中,一边向那卫士恳求道:“这位大哥,麻烦你带我去见信使好吗?我还有几话要当面交代。”
卫士不疑有他,忙把杨证领去与信使见面,杨证则乘机在此期间将手中信袋和早已准备好的信袋调换,然后再见到桥蕤卫士安排的信使时,杨证一边把书信和一块金子交给他,一边说道:“这位大哥,情况紧急,你如果能在两天之内把书信送进南昌城,四天半内带回书信,我再赏你一块金子,还会求父亲赏你官职,我父亲杨仲明是朝廷现在的尚书仆射,他随便一句话,你升三级都还是少的。”
“公子放心。”信使大喜说道:“从柴桑到南昌有水路可通,小人让水手日夜兼程,保管按时送达。”
“既如此,那就多谢了。”杨证点头,又说道:“还有,听说现在南昌是袁胤当家,你可以说信是给袁胤的,反正都一样,袁胤会把书信交给袁耀的。”信使答应,接过了桥蕤卫士发给的通行令牌,急匆匆的出城登上快船而去。
又是一个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二十四这天,杨证再一次来到了桥蕤的面前,而桥蕤恰好在与蒋钦讨论军情结束,见杨证又来求见虽不耐烦,但还是让杨证上堂说话,而杨证上得堂来后,开门见山就说道:“桥叔父,蒋叔父,麻烦你们加强一下对海昏一带的斥候监视,若小侄所料不差,明后两天,海昏那边就得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