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脸上露出了厌恶的表情,但他还是压抑住了自己的情绪,沉声道:“但是现在形势紧急,我饶你一命。方才的话你都听见了,三天后我回来的时候,我要一支重新恢复纪律的强军在这里,否则你的脑袋就会和那几个家伙一样挂在辕门外,知道了吗?”
“小人明白,小人明白!”那营官听到这里,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赶忙连声磕头谢罪。
石敬瑭冷哼了一声,转身向帐外走去,到了帐门口,他突然停住脚步,沉声道:“还不快点动手,还赖在地上作甚?”
就这样,石敬瑭就像一股旋风,在两天内刮过了汴京附近所有的晋军军营,用各种激烈的手段,迅速的恢复了留守晋军的军纪,准备迎击即将到来的敌人的进攻。
由洛阳往西,自新安、陕县而至潼关一带,包括崤山、函谷的广袤秋林山地,是豫西走廊之中地形复杂、最难通行的地段,近四百里的山路,重峦叠嶂,连绵不绝,终日走山峡中,车辆不可方轨,骑马不得并行,其中硖石、灵宝、尤为险要,古人所说的崤函险地、百二秦关所指的便是此地。而崤山峡谷纵横深邃,难以通行,又分为南北二道:自洛阳到新安后,沿着谷水河谷西行,过缺门山、渑池、东崤、西崤而至陕县,便是北道;而南道则是自洛阳沿洛水西南行,至宜阳折向西北,沿今天的永昌河谷、雁翎关河谷隘道,穿越低山丘陵,于南道汇合于陕县。
崤山北道,狭长的山谷曲折蜿蜒,谷底的长满了灌木和小乔木,只有路边的厚厚的落叶间偶尔露出的残垣断壁才能看出这里曾经有人活动的痕迹。由于已是冬天,山间的大部分树木已经落尽了叶子,露出了光秃秃的枝干,只有少数松柏等常绿木还为山谷保持了一些绿色。一只松鼠轻快的从树上跳到地上,在落叶间搜索着落地的树籽。突然,这个机警的小家伙站直了身体,抬起头,然后敏捷的跳上一旁的一颗橡树。
半晌之后,山谷入口处传来一阵人马声,声响打破了山谷的寂静。树梢上的松鼠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奇怪的侵入者,和平日里零星出现的山民不同,这次的侵入者人数很多,而且他们有大量的战马和驼畜,还有闪亮的盔甲和锋利的武器,显然这是一支组织的很良好的军队。
“霍将军,这里便是崤山北道了吧?怎的这般荒凉,倒好似多年没人行走了!”一名吴军校尉向牵着战马前进的霍彦威问道,由于多年无人行走和修缮,道路上已经长满了灌木和小乔木,人们不得不下马步行,以免战马被锋利的枝杈戳伤。
“不错!”霍彦威笑道,他一边说话一边挥舞着砍刀,将挡路的灌木和小乔木砍断。
“隋代大业初年开位于南道的莎册道而废除了北崤道,自此之后,北道的不少驿站和关塞都被废除了,加上有好走的莎册道在,行人商旅自然不再走北道,时日一久这条道路自然就废了。”霍彦威突然停住脚步,用柴刀指着道路右侧上方,那边的山坡上有一个土堆,从四壁夯土层次上不看出曾经是一个人工建成的壁垒,几个眼力好的士卒甚至可以看到土堆上有几点铜绿色,那应该是深深嵌入其中的铜箭头。
“其实秦汉时崤山的主道是在北道,史书上所记载的主要战事往返躲在北路一线,如秦末周文、项羽与王莽末年的赤眉军入关,东汉光武帝西巡及董卓挟持献帝从洛阳迁至长安,都是走的这里,想必是北道虽然没有南道好走,但较为近捷,兵贵神速嘛!倒是北朝后期东西两魏及齐、周两立,战事虽然繁多,但大军多多走宜阳所在的南道,想必是后世兵力更多,只能走南道的缘故吧!”
霍彦威这一席话下来,将崤山南北两道的由来优劣一一道明,那个吴军校尉听在耳里,也不禁暗自佩服此人对于军要地理所知甚多,原先将其当降将看待的轻视之心也去了不少,便收敛容色,低声问道:“那霍将军舍南道不走,而走北道,想必也是为了抢时间的缘故吧?”
“正是如此!”霍彦威低声答道,眼前的这个吴军校尉虽然只不过统领一百火枪手,但却是出身殿前司的班直,在平日里乃是负责吕方宫城之外宿卫的,千万不可小视了,自己以降将之身,出嫌疑之任,若是在这方面马虎了,就是取死之道。
“我此行的任务陈校尉你也是知道的,眼下几家势力只怕都有拉拢贺都督的意图,我们早到一步就抢了先手,后面便步步顺手了。若是走南道,浪费时日不说,那宜阳城还在梁军手中,通传起来耗费时日。还是走北道,可以直接到陕城,那里被屏关中,外维河洛,北临黄河,一定有大将领重兵防守,说不定连贺都督本人都在那里,我们到了那里就可以直接通传,可以节约不少时间!”
听到这里,那陈姓吴军校尉已是心悦诚服,躬身道:“霍将军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