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没有过不去的坎,总不能让独孤家女儿嫁不出去吧!所以过这道坎的难易程度就在李庆安出手的大方程度,出手大方一点受到的刁难就少很多,甚至嘻嘻哈哈就过去,若夫家吝啬一点,当然也能过关,只不过得回答各种令人难堪的问题,李七郎一年收入多少?一年打算给多少香粉钱?家里有多少地?多少房宅?多少丫鬟?
不过这次李庆安娶妻着实下了本钱,他在每个红袋里装二十枚金钱,也就是二十贯钱,这可是笔不小的喜钱,独孤家的一帮三姑六婆们个个喜笑颜开,顺利过了关。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等待,等待轿夫鼓手们吃饱喝足才能上路,这些人吃东家喝西家,就是靠这个吃饭,难得能在大户人家吃一顿,这种机会可不会放过,这顿午饭吃了近半个时辰才告以结束,吃喝得心满意足的轿夫鼓手们这才开始憋足劲将喇叭吹得震天响,准备出门了。
‘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再次轰响,一顶扎满了红绸缎的大花轿已经等在正堂门前,十六个轿夫叉着腰,笑容满面的等候新娘上轿,轿帘门已经拉起,两个伴娘如诗如画一左一右,拉着轿帘站在一旁,伴随着一阵最响亮的爆竹声,明月被两个陪嫁丫鬟一左一右搀扶出来了,妹妹明珠拎着篮子跟在后面。
唐朝新娘没有盖头,独孤家四个丫鬟手执大团扇,将新娘前后左右遮严,如诗迎上来,搀扶着新娘走入轿中。
大花轿中只能坐新娘和陪嫁丫鬟,伴娘则另外坐轿子。
“起轿!”
司仪一声长喝,两队细乐鱼贯而出,花轿‘吱嘎吱嘎!’被抬起,在百人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出了独孤府的大门,十几名独孤家亲戚端着铜盆追出门来,将铜盆里的水泼了出去。
这次出门规模更大,独孤家二百多个仆役挑着一百多大箱嫁妆随行,显得盛况空前,随行的还有明月的父亲独孤浩然,母亲裴夫人,以及舅舅裴旻,他们作为女方家长,将接受新人的跪拜,不过他们并不坐轿,而是乘坐马车,也不随轿兜圈子,而是直接抄近路先去高力士府。
……
迎亲队伍从独孤府出发,依然走的是旧路,这一次沿途的行人围观得水泄不通,上午没有新娘,民众们兴趣都不大,但下午新娘出现了,顿时引发的民众的好奇和热情,围在路边对着花轿指指点点,尽管看不见新娘,却更加引发了民众们想象的空间,独孤家的明月是长安出了名的美女,据说不亚于贵妃,如今她做新娘的娇美,让人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对于李庆安,这种夸街迎娶也是一种人情,每到一坊门口,总会有住在坊内的高官重臣命家人出来敲锣打鼓一番,以示对李庆安庆贺,李庆安则要还礼,命亲卫送去礼钱,而路过东市时却更热闹了,数千名住在东市附近的岭西胡人听说安西节度使李庆安成婚,都纷纷奔跑出来,载歌载舞,热情似火,歌声舞声、笑语喧阗,演奏各种乐器,用他们的风俗和热情祝贺李庆安的成婚。
这时,从远处来了两名骑马的年轻女人,前面的年轻女子头戴一顶斗笠,穿着一袭红色的紧身服,脚穿高筒皮靴,显得她身材苗条,格外地英姿飒爽,她们一直走到东市门口停了下来。
迎亲队伍来了,喇叭唢呐声吹得震天响,数百名胡人敲着热烈的皮鼓对新人表示祝福,几十名年轻的胡姬在密集的鼓点声中跳起了热烈奔放的胡旋舞,周围民众大声鼓掌喝彩,气氛热烈得到了顶点,身着新郎喜服的李庆安向热情的胡人们挥手致意,感谢他们的祝福,他却没有注意到百步外的年轻女子。
百步外,斗笠遮住了她半个脸,只露出她那轮廓分明的嘴唇和高挺的鼻子,她将斗笠微微向上抬一点,一双忧伤的眼睛望着李庆安。
六年了,他还是那般英俊挺拔,那充满了神采的脸上洋溢着新婚的喜悦,当年,那个粟楼烽戍堡的小兵已经成为大唐名将,成为安西之王,可他在酒楼里卖黑豹皮的情形还仿佛清晰地出现在女子的眼前,那漫不经心地笑容在她眼前消散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