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页

天下[校对版] 高月 2259 字 2022-11-12

“哼!穷兵黩武,竟不知悔改!”

高力士重重哼了一声,对李庆安道:“我不是说你,我是说当今圣上,他总以为现在还是开元盛世,以为天下富足,殊不知大唐已经羸弱之极,各地库房的轻货都被杨国忠卖掉,积钱于左藏,造成天下富足的假象,事实上各地库禀空虚,尤其江淮各地去年普遍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损失惨重,圣上却一无所知,只知道整天逼江淮运粮,以致江淮屡加税赋,惹得民怨沸腾,十之五六弃田而逃,圣上非但不知节俭,反而更加奢靡,给贵妃过寿便几乎耗尽左藏存钱,去年高仙芝平定南诏判乱,只能说是惨胜,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十二万,巴蜀富饶之地也被这场战争拖累得元气大伤,朝廷太仓一百五十万石米,最后只剩下不到四十万石,连百官的禄米都减半了,现在他更加好大喜功,哥舒翰提议发动对吐蕃战争,他竟欣然同意,就为了夺取吐蕃千里不毛之地,要知道这种大战将会使大唐彻底陷入深渊,七郎,你久在安西不知,大唐其实只剩下一个空架子了。”

高力士情绪有些激动,他一口气将这几年积压在胸中的愤懑都倾吐了出来,眼睛里充满了焦虑。

李庆安沉默了片刻,问道:“高翁这些话告诉过圣上吗?”

“怎么会没说呢?”

高力士长长叹了口气,道:“就是因为说得太多了,才让他反感,说我危言耸听,他只喜欢鱼朝恩那种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杨国忠说的话他也是深信不疑,他现在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励精图治的中兴之帝,他现在真的老糊涂了,竟然色欲熏心,要夺重臣的妻子,这哪里还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高力士痛心疾首,从桌案上取出一本册子,道:“我已经心灰意冷,打算等你成婚后我便告老还乡,回岭南潘州去,不想再呆在长安了。”

听说高力士有意回乡,李庆安不由有些伤感,道:“高翁若走,我在朝中就真的无人了。”

高力士微微一笑,“想当年我初见你时,你不过是个校尉,替我打马球,可如今你已经升为郡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你完全可以像安禄山一样,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再说你还有王珙为盟友,怎么能说朝中无人?”

说到安禄山,李庆安一下子被提醒了,他缓缓问道:“我在安西听到一种说法,说安禄山有反意,不知是否属实?”

这是李庆安最关心的事情,现在历史的细节已经更改了很多,安史之乱还能像从前一样爆发吗?据他从河北得到的情报,安禄山已经完全掌握了河北的军政大权,铸币屯粮,还有说法是他的兵力已不止范阳和卢龙的额定兵员,他至少私自招募了四万人马,如果从大唐的社会走势来看,叛乱总是在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到顶点时爆发,而现在的大唐社会正符合叛乱发生的前夜。

李庆安的问题让高力士有些为难,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不仅是李庆安,朝野中很多人都有这个怀疑,关键是安禄山掌控范阳已近二十年了,如果按照大唐节度使的轮换制度,他最多呆五年便该换地方了,可是不知为什么,安禄山却能在范阳呆这么长时间,他还记得当年张九龄曾经对圣上提过这个问题,而圣上的答复是,‘非安禄山不能压制契丹。’

或许这就是一条理由,圣上可以怀疑王忠嗣有造反之嫌,却从不怀疑安禄山、哥舒翰这些胡人,或许在他认为,造反只有汉人才会为之,这也是理由之二,还有安禄山善于投李隆基所好,善于表现忠心,善于巴结权势全盛时的李林甫,当然,他也善于讨好自己。

种种原因,使安禄山的位置稳若磐石,甚至连监军都懒得派了,相反,李隆基不仅派监军去安西,甚至还派亲王去坐镇,就因为李庆安是汉人的缘故。

“七郎,安禄山会不会造反,我确实不知道,尽管现在也有一些流言,但都没有确切证据,不过,大唐边军太重,而中原府兵空虚,这确实很大的危险,大唐四面皆敌,不可不屯重兵防御,而从前的中原府兵又丧失殆尽,可朝廷又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募兵充实中原,说到底还是土地兼并太狠的原因。”

“那圣上以为安禄山会造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