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但是报答武则天的恩惠,同样也是一个扶佐之功,这种功绩甚至远超过战功。
本身,武则天对他们给予的恩惠,平时最好的供给不说,特权不说,两次出两京相迎于城外,亲手抚慰,从名到利,纵观唐朝,几乎没有那一支军队受到过这样的隆重恩宠。这份恩情这时候不报答,有可能他们一辈子甭想抬起头做人。
况且王画手中有一道武则天的密旨,在关健时候,也给予了他们大义所在,至少不会有人说他们是谋反的。
想到这里,一起说道:“王营督,听你的安排吧。”
王画说道:“那么还等什么!”
号角吹响了。
六千大军集合,王画又做了一番宣讲。并且将武则天的那道密旨朗读了一遍。
誓师完毕,王画祭出了诛逆勤王的大旗,带着大军立即南下。
对于血字营的行动,河东各州县恐慌不安,他们有的得到了洛阳政变的事,有的还没有得到洛阳政变的事,得到的也不清楚,因此不敢表态。对血字营更不敢阻拦。
王画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甚至连破字都不能用,因为几乎没有遇到反抗。不但没有遇到反抗,还如王画所料,后面还陆续涌来一些反对张柬之与李旦的军队,跟着他们尾随。
二月初一,血字营再次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沁州,初二,作了供给补充后,向晋州出发。
这时候洛阳盛大的瓜分刚刚完毕。李旦加号为安国相王,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太平公主加号为镇国太平公主。通过这两个封号,可以看出他们在这次政变中的作用。
张柬之为夏宫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暐为内史,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与桓彦范为纳言,以上并赐郡公。李多祚为辽阳王,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琅琊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并留上阳宫宿卫,也就是负责武则天的安全的。实际上负有看押武则天的责任。
其他大臣皆有赏赐,洛阳城一片欢歌载舞,而武则天被强行迁往上阳宫时,只有姚元之呜咽流涕,听到这个消息,王画感到很愕然,然后在心里想到,后来这个人成为唐朝贤相之一,不能怀疑他的人品。
至少比他那个大师兄要好得多。
但也因此,被张柬之生气,逐出京师,出为亳州刺吏。
除了姚元之这次念人臣之义外,造成了一些不和谐的气氛外,政变的过程与结果,还是让许多人欢心鼓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