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精美,使人不由地想起了王家所在漆屏风上选用自己族人所写的那篇《腾王阁序》,同样用字造句,华美到了极点,文采生动到了极点,还有一个共同之处,都大量运用了排比句。
唯独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更着重议论,政治意味浓厚,更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围观的人,有许多是真正的大儒,他们已经预感到与那篇《腾王阁序》一样,又是一篇惊天动地的佳作问世。同样,这篇文章足够以名垂千古。
一片寂静后,再次响起一片叫好声。
这样的文采,不管如何,如果十篇文章皆是如此,那么确实有象天下文人叫板的资本,而不止是七姓十家。
再看字吧。
是八分书,许多人都知道王画会写几种八分书体,还有一些前来参观的大臣,看到过王画写给世子李隆基那份手稿。可这又是另外一种八分书体,字形大小匀称,粗细兼宜,严整劲健中又带着一份秀雅清新。正好这与这篇文章十分地相宜。
这是王画临摹近代书法家罗振主的隶书体。当然,这些人肯定一个没有办法见到过了。
看了看这个八分书,再看了看那份楷书,如果不仔细辨认,都会是认为出自两个人的手笔。
但不管这种书体多么秀美,可它确实是开创了一种书体的先河。许多喜欢书法的人再次留连不舍。如果不是士兵看守着,他们都能上去将它撕下来,带回家慢慢临摹。
最让他们着恼的是士兵还在催促他们快点看完了离开,不然后面的人还看不看了。想多停留一会都不行。难道再绕回去排队?那得要几个时辰?
这时候中门再次大开,王画将张九龄送了出来,然后说了声:“珍重。”
说完了门再次掩上,王画回去了。
于是离开墙壁,询问张九龄,这个王小二将你喊进去说了什么?
张九龄迷茫地抬起头说道:“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拉我进了书房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又给我写了一首诗。”
看着他还在发愣的神情,一班生员差点想把他揍一顿,你这小子得了便宜还卖乖,是什么人都可以听他单独奏一首曲子的?那个张若虚因为王画奏了一曲,被皇上召见到宫里一叙,现在从一个小小的兵曹变成了秘书省秘书少监。你就得嗦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