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阵战,黄权本身就不指望一战能退曹叡,只是想试探下魏军真正的实力如何,故而对投入战场的兵力,相对而言比较少,面对魏军奋力一举,前阵抵挡不住也实属正常。如今对于曹叡指挥下的大军,也有新的认知。故而撤退也不是不可行。
黄权沉吟少许,看向吴懿说道:“既然如此,大军便撤退吧。由关中都督率领中军殿后,各部骑卒压阵,掩护前军后撤,各部井然有序,不可慌乱。”
“诺!”
半响后,中军旗帜挥动,又派遣斥候送达中军情报。各部得令后,柳隐安排好殿后人员,下令铜钲鸣金,以为撤军。
“丁!”
鸣金一声,原本奋战的汉军士卒当即向左右靠拢;又响一声,示意各部将士缓步后撤,将殿后的汉军士卒露出。
紧接着连续鸣金,原本缓步撤退的各部士兵迅速后退数步脱离战斗,然后转身向敌立定,又为第二阵接应前方殿后的汉军士卒,直到所部脱离战斗。
大军撤退之事,乃是行军调度中最复杂的几件事情。何为堪战之兵,并非士兵战斗力强悍就可以称道,而是还要让手下士卒记住并熟悉这些变化多端的旗帜乐器,还要训练军阵的严整性。
因此古代的精兵,不但不是憨憨,更是一种技术工。如果将现代大学生的军训套用在古代练兵上的话,大概率来说你只能统率几十人的部队,而不能执掌超过百人之军。若有天纵英才,也不无可能自己领悟统率万人大军之法。毕竟连孙子兵法都说过,‘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不过黄权想安然撤军,亦要看曹叡的想法。
居坐华丽的车盖下的曹叡见黄权所部缓缓后撤,兴奋地站起身子,朝着指挥的蒋济,吩咐道:“传朕之命,全军追击,不可放过蜀军。”
“陛下,蜀军旗帜未乱,骑卒压后,军容严整,非溃败之象。我军士卒虽胜,但将士多有乏力,不如暂且休息。”卫臻进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