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麟于是娓娓的讲述起来。
这位新任辽阳知府的意思,是准备在辽东,先搞好像灵山卫那样的大型农庄,先将所有的田地,都全部开发出来再说。说真的,他对那些农庄很有兴趣。他去过灵山卫的农庄考察过,对那些农庄的印象很深。这一次,是准备学以致用了。
灵山卫的第一农庄,尽管只有不足三万亩的田地,每年上缴的粮食,却相当于上万户农户。而他本身的屯丁,收入也相当的不错。这一点,让杨廷麟记忆犹新。作为官员,他当然要为虎贲军着想。在任何时候,囤积粮食,都是官员获得政绩的最直接途径。官府可以获得大量的粮食,民众的收入也不错,这样的模式,杨廷麟要是没有兴趣才怪了。
大型农庄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体劳动,可以充分的发挥人员和农具上的优势。很多大型的机械农具,都可以投入使用。不要以为明末就没有大型农具,其实是有的,只是没有推广而已。好像宋应星自己,就发明了多样的大型农具。
东北的土地,更加的平坦,更加的利于大型机械的操作。杨廷麟设想,要是这些大型农庄真的兴办起来,生产效率应该是相当高的。在未来的三五年时间里,就可以将辽南的农业生产,恢复到万历中期的水平。嗯,甚至有可能超过。
当然,均田令也是要执行的。因为张准的特别恩赐,东北每个人的均田令上限,可以得到一百亩。这样一来,大型农庄的出现,就更加的容易了。只要一百个人联合起来,就有可能形成一个上万亩的大型农庄啊!
张准点点头,缓缓地说道:“这是不错的思路。在刚开始的时候,集中劳动,集中生产,集中资源,集中农具,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员的积极性。不过,你也要有长远的打算,大型农庄,不是万能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型农庄的优点,之前已经说过了。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大锅饭在开始的时候,可能很新鲜,能够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但是,人都是狡猾的,都是有惰性的。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钻空子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的。因此,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分田到户,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不过,只要有三到五年的时间,大型农庄就可以将东北地区的农业,都发展起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依靠大型农庄,将辽东的农业基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非常关键的。当初,新中国建立,不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基础都基本打好的吗?
“伯祥先生,你的想法,我是积极支持的!”
张准明确表态。
对于朝廷过来的官员,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比较瞻前顾后,思前想后的多。他们放不开手脚,害怕犯错误,害怕受到别人的攻击。这一点,在张慎言他们的身上都存在。和王铭宇、侯山平、刘航他们比起来,这些老字辈的确是缺乏冲劲。
得到张准的明确支持,杨廷麟就放心的去了。他这一去,辽南地区的大型农庄,果然好像以后的春笋,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
在鼓励杨廷麟放手做事以后,张准就来到了鞍山驿。他到鞍山驿来做什么?当然是冲着这里的铁矿来的。鞍钢这个词语,想要不知道都不行。
其实,辽东的矿藏,的确是很丰富的。要说按照省一级的行政区域来说,矿藏门类最齐全的,除了山东省,估计就是辽宁省了。鞍山的铁矿,本溪的煤矿,都是超大型的。特别是铁矿。鞍山、辽阳、本溪这个大三角范围内的铁矿,张准估计自己一辈子都用不完。此外,金矿、银矿的数量,好像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