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7页

陕西的流寇,好像雨后的春笋,不断的冒出来,官军杀之不绝,和当地官府的横征暴敛绝对是脱不了关系的。这一点,连张嫣都知道。崇祯连续加饷,朝廷拿到的,其实只有几百万两的银子,但是百姓付出的,至少有几千万两。中间的差额哪里去了?当然是进了各级官员的口袋了。崇祯自己背负了千古骂名,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好处。

阁臣的频繁更换,还导致各项政务的紊乱。一般来说,明朝的阁臣,都是六人左右。这六个人,是有不同的分工的。如果阁臣稳定的话,即使皇帝不过问政事,国家机构,依然可以正常的运转。当初的嘉靖和万历皇帝,数十年不上朝,国家机构都入场运转,就是因为阁臣相对稳定。

说的不客气一点,就算明朝的皇帝,是个白痴,只要阁臣保持稳定,国家都不会出大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崇祯自己,将内阁系统完全打乱了,阁臣好像走马灯的更换,内阁的作用,根本无法发挥。结果,他是白白的累死了自己,却同样是吃力不讨好。他一个人的能力,怎么可能比六个人的能力还强?

在军事方略这方面,崇祯也是摇摆不定的,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应对的。开始的时候,崇祯对陕西乱军并不是很在意,认为不过是纤芥之疾,不足一提,三边总督杨鹤可以处理的。目前的只要任务,还是消灭关外的鞑子。尤其是鞑子的第一次入寇,对崇祯的刺激很大,使得崇祯的战略核心,一直都在鞑子方面。

但是,随着陕西乱军的越来越凶猛,打烂的地方越来越多,对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崇祯的战略核心,又不得不转移到平贼方面。崇祯撤换了杨鹤,任免陈奇瑜、洪承畴等猛人,对流贼围追堵截。遗憾的是,流贼没有平定,大凌河战役又爆发了,崇祯的重心,不得不又回到鞑子这边。

随后,流贼转进中原,在河南大量集结,威胁大明帝国的心脏,崇祯的战略,不得不又回到平贼这边。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后,朝廷终于将流贼逼入了车箱峡,却由于一个小小的失误,导致贼首逃出生天。此后,崇祯继续努力,希望可以创造另外一个车箱峡。可惜,鞑子第二次入寇,又将崇祯的注意力拉回去了。

总的来说,面对鞑子和流贼的两面夹击,崇祯的应对,一直都是被动的。他曾经制定过攘外必先安内的方略,试图一举平定流贼以后,再和鞑子死战。但是,这个方略,并没有严格执行。被动应对的后果,显然是严重的,那就是军队调来调去的,极度疲惫,厌战的情绪非常的浓郁。

智慧?张嫣相信崇祯是个聪明人,是很有头脑的人。崇祯的城府,也相当的深。这从他上任以后,铲除魏忠贤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为了彻底的铲除魏忠贤,崇祯可是使用了不少的手段的。最终,阉党被一举铲除,崇祯也因此获得明君的称号。

但是,崇祯的聪明,好像都用在了小地方,在大的策略方面,一直没有什么建树。他裁撤了驿站,结果弄出来一个李自成。他下令连续加饷,结果激起了更多的流贼。别的事情暂且不说,就是目前的北直隶,一片的糜烂,鞑子肆虐,朝廷就一点计策都没有。

此外,为了朝廷财政的问题,崇祯已经是绞尽脑汁,无计可施了。他本来想要皇亲国戚捐献一点钱财的,想要先拿李国瑞一家开刀,结果,被李国瑞大闹一次,又不得不悻悻的取消了。作为皇帝,连一个小小的侯爵都搞不定,怎么说都不能算是聪明吧?

武力?这个就更加不用说了。眼前的这个大块头,是战场上的常客,身上据说是带着血淋淋的鲜血的。崇祯却从来没有出过深宫。要是崇祯和张准见面,崇祯能够不被张准一拳头打死,已经算是很有运气的了。

当然,为人上者,别人更关注的,乃是他们掌握的武力,而不是他们自身的武力。从军队的数量上来说,崇祯的确要比张准强得多。最起码,目前的崇祯皇帝,是有着六十万以上的军队的。但是,这能够说明崇祯的武力,要比张准更强吗?张嫣也不敢保证。

虎贲军的人数,固然不多,可能只有几万人,肯定不会超过五万人。但是,他们的战绩,都是实打实的。虎贲军已经消灭了那么多的鞑子,创造了别人根本无法创造的奇迹。从战功上来说,张准要甩开崇祯几条街。在虎贲军和官军的较量中,官军也是连战连败,惨不忍睹的。

魅力?或许,崇祯唯一能够稳胜的,只有这一点了。崇祯无论怎么看,都要比眼前的这个大块头顺眼得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崇祯都是有造诣的。张准肯定没有。要说崇祯的魅力可以打九十分,张准最多只有三十分。搞不懂姬玉情为什么愿意跟他走,简直跟个大猩猩似的,太难看了。

当然,张嫣是绝对不能承认张准比崇祯厉害的。张准是朝廷的敌人,她怎么可以承认敌人比自己更强呢?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因此,她凛然说道:“你这是强词夺理!天子富有四海,仁爱待人,岂是你这样的反贼可以比拟的?”

张准冷冷一笑,不屑地说道:“如果他不是你老公的弟弟,他能坐到这个位置上来吗?还富有四海?我敢打包票,不用五年,他就得从北京城里面滚出去!我敢说,随便换个人,都可能做的比他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