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页

根本不可能!

在登基之初,因为忌惮魏忠贤的余党,加上东林党的怂恿,崇祯的确限制了一下宦官的势力。但是后来,崇祯对朝中大臣,又开始渐渐的失望,最终对他们失去了信心,于是又开始大量的使用宦官。现在,宦官的势力,已经极度膨胀了,甚至比魏忠贤时代还要膨胀。

以前,魏忠贤的时代,宦官还没有担任军职的,监军的权力也没有这么大。军队行军打仗,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督师、总督等人的手上,如袁崇焕的权力就很大。但是,现在,监军却是军中第一人。好像辽东监军高起潜,宣大监军王坤,都是两大军团的实际指挥官,谁还知道辽东督师,宣大总督是哪个?

当日,得知鞑子第三次入寇的消息,崇祯的第一反应,乃是急令内臣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用守固关。几天后,又命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从崇祯的诏令来推断,他明显是不信任外臣,只信任自己身边的太监。连成国公这样的人物,都是第二批才考虑的。

现在的大明朝,基本上是太监的天下了。辽东军团,宣大军团,京师三大营,都是宦官在掌管。帝国的主要资源,主要权力,其实都是其中在这三大军团的上面。外臣的势力,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限制的死死的。六部说起来好听,其实,大部分的权力,都不在他们的手上。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当中,吏部被首辅温体仁把持,外人难以插手。户部守着空荡荡的国库养老鼠。礼部早就被人遗忘了。兵部倒是很忙,只是忙的都不知道是啥。刑部是打杂的,可有可无。工部纯粹是干活的,朝廷没钱,也就没有活干。

第664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倒是宦官活得相当的滋润啊!高起潜是辽东监军,王坤是宣大监军,曹化淳提督京师三大营,张彝宪是东厂提督太监。这些人,哪一个的家产,不比太仓银的数量更多?尤其辽东监军高起潜,最保守的估计,其个人私有财产,也在百万两白银以上。大明朝每年的赋税收入,都去哪里了?当然是进入私人的库房了。

想要崇祯召回所有的监军?哈哈,还不如让史可法直接单枪匹马的杀到沈阳去来的简单。监军现在已经成了崇祯的命根子。这位依靠打倒魏忠贤起家的皇帝,现在对宦官的信任,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天启是只信任魏忠贤一个,崇祯却是信任一群。一群人作恶,当然要比一个人作恶更加的厉害多了。

至于调整辽东和宣大山西的督师、总督,那更是不可能的了。卢象升现在还在昭狱里面呢,能不能活着出来,都是两说。至于孙传庭,也不可能。孙传庭乃是洪承畴的弟子,难道说,洪承畴还不如自己的弟子吗?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强势人物杨嗣昌。

张准说完以后,沉默片刻,目光熠熠的盯着史可法,意味深长地说道:“怎么样?史郎中?”

史可法无奈的苦涩地说道:“都督大人,你明知道朝廷不可能答应的,何必为难下官呢?”

张准冷冷地说道:“以高起潜、王坤、曹化淳三人领军,你觉得有可能打败鞑子吗?既然不能打败鞑子,那我就算给他们再多的武器,最后还不是落在鞑子的手里?看看昌平吧!昌平里面储存的全部军用物资,都被阿济格抢走了!鞑子得到昌平的物资,最少可以再坚持两个月!”

史可法再次无语。

他就算再不懂军务,也痛恨三个太监来领军。太监连卵蛋都没有,哪里有什么打仗的胆气?自然是专心做缩头乌龟了。张准的判断是没错的,只要是三大太监继续领军,只能是不断的吃败仗,直到灭亡。只是,他无法接受。他总是有一丝丝的幻想,觉得崇祯总会有一天,突然醒悟过来,撤销那些宦官的职务的。

张准就是故意让史可法纠结,故意让史可法对现在的朝廷失望,故意让他对崇祯的最后一丝丝希望都全部落空。他微微一笑,慢悠悠地说道:“三个条件?你能不能办到?不要说三个一起办到,只要一个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