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张准,当然有很深的感触。咱们中国人从来都没有输给什么,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世界的领头羊。只有近两百年来,才被人欺负的厉害。而这个欺负,正是从海洋开始的。北洋水师的覆没,对于任何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都是刻骨铭心的痛苦。
如果我们总结反思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可列出很多条来,诸如封建制度的没落、小农经济的封闭落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闭关锁国等,但长期以来固守着封闭的大陆意识,没有形成开放的海洋意识也是其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封建几千年,以重农抑商为主要特征的大陆意识根深蒂固,这是造成东西方海洋观念巨大差异的症结所在。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中,重农抑商,几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老子从农民小私有者的立场出发,提倡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反对商品经济,反对商业带来的剥削思想。
老子认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是最自然的、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小国寡民就是老子所指的“道”在社会上的再现。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务使生活超然、洒脱、逍遥的精神内涵。尤其到宋朝时儒释道合一,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形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老子的重农抑商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学说成为2000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儒家正统所尊崇的农本思想和耻于言利的观念,为后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商鞅,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第一人。
商鞅把农业看做“本业”,把工商业看成“末业”,倡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他拟定的新法规定,凡是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凡弃农经商,要将其全家沦为官府的奴婢。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则把重农抑商思想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他在著名的《五蠹》中把商人列为危害国家、社会的“五蠹”之一。明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引进西学第一人”的徐光启也极力推崇农本思想,认为农业是“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
以上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关于农本思想的论述,对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长盛不衰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受“三纲五常”以及“父母在不远游”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开放、进取为特征的海洋意识的形成受到极大的限制。
重农抑商成为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进入封建后期的明清两朝,厉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达数百年,使得中华民族宝贵的海洋意识几近泯灭。
“对于海洋,我们认识多少呢?”
“郑和七下西洋,看起来威风,但是,他是否真的认识了海洋呢?他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不重视海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大海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远远不如土地来的重要!但是,我要说,你们错了!你们完全错了!”
“海洋对我们非常的重要!甚至是关乎生命的重要!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倭寇根本就没有上岸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日本也根本没有在朝鲜登陆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西洋人的舰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南洋!”
“有朋自远方来,有敌自海上来!以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太封闭,太自我,太清高,认为我们乃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核心,其他人都要仰仗我们的鼻息而存在。但是,我必须冷酷的告诉大家,你们又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