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页

张准只好微微笑了笑,没有说话。

高起潜连鞑子入寇的消息,都不愿意向上汇报,显然是一心想要借助鞑子的手,削弱秦军的力量。指望他下令辽东军全军突击沈阳?做梦!就算吴三桂本人想要突击,也肯定会被高起潜制止的。如果连吴三桂都无法主动出击,其他的辽东军将领,更加不会主动出击了。

作为辽东的监军,高起潜的权力很大,吴三桂断然不可能违背他的命令。事实上,张准从某些渠道获悉,高起潜对吴三桂,其实是很欣赏的,他甚至想要收吴三桂为义子,只是还没有正式提出来。如果高起潜真的提出来,要收吴三桂为义子,大概吴三桂也不会拒绝的。

从军事战略上来看,在鞑子屡屡入寇的时候,明军的确是有机会直接突袭沈阳的。鞑子的兵力,始终是有限的,精锐入寇以后,辽东的兵力,确实空虚。如果是张准统帅辽东军,一定会集合十万精锐,直接杀向沈阳,从而迫使鞑子撤退入寇的军队。

这是最基本的围魏救赵策略,没有人会不懂。之所以不去做,也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想做。突袭沈阳的风险固然很大,养寇自重的利益更多。要是一口气将鞑子收拾了,关宁军事集团也就不存在了,他们还去哪里争夺权势和利益呢?

现在的关宁军事集团,可以说是集中了明国大部分的资源,大部分的精锐,大部分的高层,也是出自这个集团。而这个集团,正是依靠鞑子存在的。要是鞑子不存在了,这个集团自然会烟消云散。因此,说的不客气一点,崇祯皇帝的确是想平定辽东的,只是下面的人,未必就这么想。

要是以前,在沈阳和辽阳丢失以前,关宁军事集团的高层,肯定不会这么想。因为那个时候,丧师失地,是要被斩首的。熊廷弼和王化贞,都因此丧命。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们必须想方设法和鞑子作战。然而,在丢失了沈阳和辽阳以后,明军和鞑子的战线,基本上稳定了。在锦州、山海关、广宁一线,在大量坚固城堡的帮助下,明军已经成功的挡住了鞑子前进的步伐。

在相持阶段,关宁军事集团的小圈子,开始慢慢的形成。外来的威胁没有那么强烈了,他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转向了内斗。明国的资源是有限的,军队是有限的,谁能分到更多的份额,谁就是老大。有钱有粮有军队,才能成为人上人。

事实上,在过去的日子里,关宁军事集团得到的钱粮、兵员数量,都是最多的。同时,关宁军事集团的高级官员,进入权力中枢的数量也是最多的。自然而然,他们每个人获得的私利,也是最多的。辽东的大员们,只要不被斩首下狱,一个个都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好像吴三桂这样的总兵官,就从来不曾为粮饷发愁。他私人的收入,也是相当不错的。否则,他怎么养得起一千的私人骑兵?张准控制了两府之地,还使用了很多超时空的手段,才折腾出这么点人马来。而别人,只要从国库里一扒拉,从军费里划出一个零头,就足够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了。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文龙表现得太活跃了。毛文龙率领的东江军,天天对鞑子发起袭扰,三天两头的就和鞑子打仗。今天斩掉十个鞑子的首级,明天斩掉鞑子二十个首级,后天又斩掉五个鞑子的首级。

东江军每次战斗的斩获尽管不多,加起来却也相当的可观。袁崇焕在锦州一年,杀死的鞑子数量,不过一百人。毛文龙这边,却是足足九百多人。袁崇焕不得不对毛文龙下手。否则,鞑子都杀光了,他还从哪里赚取好处啊?鞑子都没有了,还要他这个督师做什么?

沉吟片刻,张准缓缓地说道:“吴三桂,你如果想知道我为什么能杀死这么多的鞑子,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吴三桂诚恳地说道:“还请张都督告之。”

张准摇头说道:“口头上我没有办法告诉你,只有通过实战,你自己慢慢领会。”

吴三桂皱眉说道:“张都督是什么意思?”

张准意味深长地说道:“我的意思,你等到我和鞑子交战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