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页

离开紫苑以后,张准就来到了崂山炼铁厂,实地了解钢铁的生产情况。钢铁是工业基础,没有大量的钢铁,就没有现代的工业。虎贲军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钢铁支撑起来的。尽管没有后世的炼铁厂技术先进,崂山炼铁厂的规模,已经相当不小。

其实,明朝的炼铁工艺和规模,一向都不小。永乐时期每年的铁产量,超过一万吨(二千万斤),远远超过同时期其他国家的铁产量。当时的俄罗斯,生铁产量是欧洲各国最多的,每年也不过是二千四百吨而已。历史文献记载,在佛山等地,有数十座的高炉,炉火昼夜不息,每天的生铁产量,都在万斤以上。张准现在的炼铁厂产量,还远远不如佛山的呢。

“大人。”

李奉来、邹火鸣、尹根盛等人,都在炼铁厂迎接张准的到来。

“大家辛苦了。”

张准点头说道。

一行人进入炼铁厂的会议室,马上感觉到了这里的繁忙和高温。由于炼铁厂不断的扩大规模,雇佣的工人是相当多的。炼铁厂大部分的铁矿石,都是来自灵山卫的铁橛山,光是运输铁矿石,就需要很多的工人。独轮车、骡车、牛车,全部的运输工具,都派上了用场。同时,大量生产出来的生铁,包括成品和半成品,都需要尽快的运走。

“你们炼铁厂有多少工人?”

张准关切地问道。

“一千三百多人。”

尹根盛回答。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在这个年代,一个工场能够有上千名的工人,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这样的工场,还不是最大的。因为,在江南的很多地方,尤其是松江府,纺织工场里面的雇工数量更多。松江府的最兴盛的纺织工场,甚至超过一万人。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这句话绝对不是浪得虚名的。

明朝的经济发展,绝对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巅峰。门类齐全,技术先进,商品贸易非常的发达。要说经济规模,世界上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可能也不是明朝的对手。这一点,只要看看白银的流向就清楚。当时世界上有七成以上的白银,最后都流入了大明朝。有人估算,明末全国的白银储备量,可能超过五亿两。

要不是满清的突然入关,明朝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谁也无法预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定是个非常光明的社会。套用历史教材的说法,那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已经诞生。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遗憾的是,满清鞑子突然入关,以野蛮统治文明,以落后挨打为荣,以发展经济为耻,最终,成功的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变成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这一点,满清鞑子,居功至伟。anchu这个词语,直到现在,在外国人读来,恐怕都还带着蔑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