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张准的基本理念。
很快,所有的银子,好像流水一样的发下去。所有相关的系统,顿时高速运转起来。崇祯八年的鳌山卫和灵山卫,都好像是上紧了发条一样,马不停蹄的运转。当然,这些都是后事,眼下还是崇祯七年的最后一天,除夕。
在快要中午的时候,张准来到了鳌山城第六协部队的营地。
有钱,有人,有武器,自然是要扩军了。从江南回来以后,张准就下令,要杨致远负责组建第六协,郝林勇负责组建第七协。每个协都是五个小队,不算军官,总共是250名士兵。算上各级军官,大概有300人左右。第六协的驻地,在鳌山城。第七协的驻地,在夏河寨前所。
第六协的指挥官是杨千强,乃是当初的八人刺鱼小队成员,队正有宋青麟、杨伟国等人。第七协的指挥官是尹风毅,同样是当初的八人刺鱼小队成员,队正有钟无影、陈兴国等人。杨伟国、钟无影两人都被调到新的部队担任副指挥使,同时兼任队正。
第375章 出兵!淮安府!
海军同时扩编两个水兵作战分队。每个作战分队是50名士兵,不算军官。朱承泰、陆良语两人分别担任队正。由于水兵作战分队已经有四个,兵力已经增加到200人以上,于是,张准在上面成立了一个海军陆战队指挥部,负责统辖四个水兵作战分队。
海军陆战队不属于海军的战斗序列,他们是独立接受张准指挥的。张准亲自兼任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方贺、刘栋两人分别担任副指挥官。但是,在日常训练和作战的时候,海军陆战队还是和海军在一起。海军陆战队的基地,同样设在鹧鸪湾军港。
这次扩军的新战士,部分来自新兵训练营,部分来自游击队和武工队。他们主要是鳌山卫本地人。不过,来自灵山卫的青年,也增加了不少。说明灵山卫那边,正在开始慢慢的融化。
拥有七个协的兵力以后,加上炮兵协,张准手上的陆军,就增加到了2000人左右。武器装备暂且不论,光是人数,在莱州府,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力量了。因此,攻略莱州府,基本上已经不成问题。
事实上,莱州府的官员,还有各地的大户人家,都已经撤离干净。谁都知道,张准来了以后,他们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的。《均田令》是张准的生命线,他肯定不会动摇的。张准只要到来,第一个法令,就是分田分地。至于普通的民众,则是越来越盼望张准的到来。
莱州府下辖的掖县(治所所在)、潍县、昌邑、高密、胶州、即墨、平度州等地,都有人暗中自发的组织起来,准备等待张准的到来。当地的衙役、巡捕也不敢过分胁迫。有些自感不太妙的衙役、巡捕,还悄悄的举家出逃了。
因此,张准估计,虎贲军进入这些地方,战斗不会太多。真的打起来,当地的明军,根本不是虎贲军的对手。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后面的各项法令实施,尤其是土地改革的问题。张准迟迟不出动,就是因为这些问题还没有处理好。王铭宇、刘航等人,还没有组建起相应的接管班子。
准确的说来,虎贲军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同时接管这么大的地盘。鳌山卫和灵山卫,其实就是相当两个县。以从两个县的地盘,一下子扩展到七个县,人口面积瞬间增加了数倍,没有可行的接管方案,是非常危险的。要是一下子吞掉这么大的地盘,消化不良,是要出大问题的。甚至,拖垮鳌山卫和灵山卫,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张准要是学李自成,倒是无所谓。无论多大的地盘,都能够接管下来。反正,流寇过境,能抢的就抢,不能抢的随他去,让当地人自生自灭。不要考虑政权的建设,不需要考虑根据地的建设,不需要考虑财政的来源,一味靠抢。但是,张准不愿意学李自成。
张准不急,他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