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页

“末将愿意担当前锋!”

看到各位大人都赞成,宋德钢急忙表明自己的勇气和决心。

等待已久的机会,总算是来了,谁也不会放过的。

“末将愿意担当前锋!万死不辞!”

登州参将杜胜远也不是傻子,跟着大声说道。

要是在以前,田横岛的鞑子,两人是绝对不会染指的。鞑子那么凶悍,谁跟鞑子纠缠,谁是傻子。对于鞑子的肆虐,两人从来都是充耳不闻的。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现在,田横岛的鞑子,已经被严重的削弱了,战斗力损失了七成以上,痛打落水狗的机会,谁不会啊?

瞎子都能看出来,在这个时候,收拾掉田横岛的鞑子,绝对是大功一件。升官发财是肯定少不了的。说不定,还有面圣的机会。只要有机会面圣,从此以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别的暂且不说,现在的登莱地区,就有一个登莱总兵的位置是空缺的。谁要是立下大功,谁就有可能升任登莱总兵。拿下田横岛,就有可能成为山东地区的第四名总兵官,这是武将的最高荣耀啊!

明朝在登莱地区的兵制,非常复杂,一言难以描述。

登州镇设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在此之前,朝廷于永乐七年(1409年)在水城设立了登州备倭都指挥使司(简称备倭都司),总督山东沿海诸路兵马。莱州卫、登州卫、宁海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嶅山卫、灵山卫等各卫指挥使司均归其管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专设登州巡察海防道,管理登莱两州海防军务。

第257章 田横岛成了香饽饽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动“壬辰战争”,率军入侵朝鲜,明廷调集南北水军官兵加强海防,在登州增设副总兵,与巡察海防道分掌水军各营,归山东巡抚节制。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撤销都指挥使,改设总兵,号总镇。登州备倭都指挥司署改为登州总镇府。

天启二年(1622年),设登莱总兵,归登莱巡抚节制,统辖山东沿海水军各营,总兵署设在登州府城内。这是登莱总兵的设置由来。但是,到了崇祯二年(1629年),为了节省费用开支,登州总镇又被裁撤。到崇祯七年(1634年),山东的局势逐渐紧张,又不得不复设登州总镇。登莱总兵,就是专门管辖登州总镇军务的。

永乐至宣德年间,为了增强海防军队的机动能力,必要时全力增援警急地段,朝廷先后在登州、文登、即墨设立了相对独立的海防机动部队,这就是号称海防三营的登州营、文州营和即墨营。

三营的士兵,全部都是招募来的战兵。官员的级别高于卫级长官。卫指挥使是正三品,各营的指挥使是从二品。军营驻地又设在所控各卫的中心地带,指挥协调及出击增援,均为便利。其中,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便是登州营。

登州营设参将、游击各一员,负责训练军队。除防守任务外,每年春秋两季还要与别处驻军轮流调往京师参加校阅。军队配以金符,如果朝廷有诏令调动,必须经省和府共同复奏,并合验金符后方可调遣。当然,到崇祯时期,不再需要前往京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