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罗大山想了想,不太肯定地说道:“也不是完全没有。咱们山东以前的巡抚孙元化孙大人,就是铸炮的专家。他在登州开设的铸炮工场,一年能铸造好几门的红衣大炮,仿造的佛郎机火炮的数量更多。后来孔有德那反贼作乱,占领了登州,将铸炮工场毁坏了。所有的红衣大炮,也被拉到鞑子那边去了。”

张准若有所思地说道:“那些铸炮的工匠呢?”

罗大山悲怆地说道:“乱军当中,被杀的被杀,被抓的不抓,应该都没有了。活着的,现在应该也是鞑子的奴隶了。”

张准忍不住大失所望。

孙元化这个人,张准是知道的,他是徐光启的弟子,懂得数学和铸炮。徐光启是大明朝的第一个科学家,教出来的弟子,当然不会输到哪里去。遗憾的是,徐光启去年就病逝了。孙元化则因为孔有德的叛乱,遭受政敌余应桂、路振飞等人的不断攻击,在崇祯五年三月就被逮捕下狱。

孙元化的命运,涉及到两个大臣之间的斗争。一个是周延儒,一个是温体仁。周延儒是要保孙元化的,温体仁却是要将孙元化处死。温体仁希望过孙元化案,将周延儒从首辅的宝座上拉下来,自己取而代之。最终,周延儒被迫辞职回家,温体仁成功出任首辅。随后,崇祯五年九月,孙元化被崇祯皇帝下令处死。

提到孙元化,多半要提到另外一个人,一个外国人,汤若望。汤若望带来了大量的西方技术资料,和徐光启、孙元化等人的关系都相当好。在孙元化被处死的前夜,汤若望还化装成送炭工人,进去监狱,为孙元化告解。不知道老汤现在在哪里?唉,当初多看点明末的资料就好了。

张准问道:“你们听说过汤若望这个人吗?”

一众工匠全部摇头。

张准只好不再问了。

第116章 开辟第二条财路

从匠作坊回来,张准回到千户官厅,和值班的刘宝玉聊了一下,了解开垦荒田的情况。和官兵发生直接的战斗以后,张准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肩头上的胆子是越来越重。在这个乱世,想要自保,一定要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包括武装、钱粮等。明末,粮食问题极为突出,张准当然不敢掉以轻心。

刘宝玉现在主管的事务,有些特别。浮山所军户们分到了田地以后,很快出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那就是生产工具和牲畜严重不足。前者,李奉来、尹根盛、邹火鸣等人,还可以带着铁匠日夜不断的打造,尽量满足大家的需要。但是后者,就爱莫能助了。

耕地的牲畜中,牛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军户们根本不可能有银子来买牛。于是,张准批下了一项计划,专门划拨两千两的银子,用来买牛。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每头牛的价格,大概是在十五两银子左右。两千两银子,可以买一百多头牛,缓解燃眉之急。

所有的生产工具以及耕牛,直接发放给军户使用,暂时不收钱。到十月份粮食丰收的时候,再按照一石粮食一两银子的价格,用粮食来代替。基本上,这等于是提前向军户们收购粮食,收购价是每石一两银子。这样的价格算是比较公道,军户们都乐于接受。

此外,兴修水利,铺路架桥,培育良种,建造谷仓,林林总总,也是非常耗钱的。原来的浮山所,军户是一穷二白,什么都要从头再来。军户们的热情再高,离开这些必要的生产设施,也是无计可施的。光是修建引水渠,张准就投下了好几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