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曾经又因屡次“市恩”,皇帝是责他在官员任用的许多事上向其他大臣“卖好”,故此也多次下诏叱责……能以尚书高位,而被罚不准戴花翎;更是后来给直接罚到乌什去当办事大臣。
对于永贵来说,这一条仕途走得如履薄冰。更因为皇上责他“市恩”,而奖他不畏权贵、参劾高朴。故此这个节骨眼儿上,永贵乃是心下最明白圣意之时。
——唯有硬起骨头来,参劾权臣,方能得皇上重新的信重。
永贵自然想再接再厉,在接任吏部尚书之后,尚未回京,就已在寻找下一个目标——说巧不巧,他发现了丰升额去年的奏本。
永贵“搞死”高朴之后,矛头接下来便直指和珅。
第2681章十卷50、偷鸡不成(5)
说来也巧,那刚刚因送上美玉而如愿以偿,升职为司员的安明,刚上任没两天,他父亲就去世了。
大清以孝治天下,大臣父母过世,理应丁忧三年,卸任归家成服守孝。可是安明因为这个差事来得不容易,这便舍不得放下,将家书偷偷儿藏了起来,想逃了这次丁忧。
此事大违朝廷法度,正好被永贵给揪住了,以此上书向皇帝弹劾。
说来也是巧,乾隆四十三年,正逢大行皇太后刚刚崩逝,举国上下哀戚尚且未除,皇帝与宗室王公也尚未释服,安明的事儿正好撞在了枪口上。
永贵的这个时机选的甚好,不管和珅是什么人,既然赶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收受贿赂而举荐安明这样的人,即便未必是死罪,也必定是重罪了。
只是也许是上天尚且要留下和珅一条命去,此时永贵虽已经被皇帝任命为吏部尚书,但是他此时依旧在西北办理高朴之事,尚未回京。故此他弹劾的折子,需要从西北千里迢迢先送回京师来。这一路上至少便有几十天去。
更侥幸的是,永贵的儿子伊江阿,以理藩院笔帖式入值,在军机处行走。因和珅此时为最年轻的军机大臣,故此这伊江阿一直阿奉和珅,故此伊江阿得知父亲要弹劾和珅,竟然抢先将消息先透露给了和珅去!
和珅也是大惊!急忙找来福长安计议。
“永贵既身在乌什,他又如何得知安明之事?况且丰升额已死,丰升额的折子又是如何千里迢迢到了西北的永贵手里?”
和珅越想越是脊梁沟发凉,“朝中,难道已经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