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众人一一见礼,这时众人看见了杨宁,一下子愣住了,殿下怎么把世子带来了,杨元庆抱拳对众人诚恳道:“从今天开始,我准备让犬子每天在紫微阁学习一个时辰,为期一年,各位相国都是大才之士,望大家能助我一臂之力,每天指点犬子一二。”
杨元庆说完,杨宁立刻很配合地跪下,给众人磕头,“小子杨宁,请各位相国多多指教。”
众人面面相觑,没有想到杨元庆居然把长子带来学习从政,而且是让他们教授,众人大喜过望,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杨宁其实就是未来的太子储君,让他们来教授政务,不仅对自己的个人利益有好处,更重要是,他们能将自己的治国方略灌输给太子,使大隋未来能走向盛世。
苏威连忙上前扶起杨宁,对众人笑道:“我提一个建议吧!我们七相每天轮流教授世子,八天一轮,其中第八天由世子向殿下报告学习心得,各位同僚以为如何?”
众人纷纷赞成,惟独杜如晦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并不认为杨元庆让世子来紫微阁学习从政是良策,但既然杨元庆已经决定,他就不好出言反对。
杨元庆又笑道:“那就麻烦各位相国了,也不用专门教授他什么,让他看看奏疏,不明白时再问一问,然后旁听议事,尽量不要影响各位的正常事务。”
众人欣然答应,苏威牵着杨宁的手,笑道:“那第一天就是我了,我把世子带去了。”
杨元庆点点头,又吩咐儿子几句,众人这才走进了紫微阁,从十月底出兵马邑郡至今,杨元庆已近两个月没有回他的官房,但他的房间里依旧干净整洁,温暖而明亮,只是他座位旁的柜架上,放满了各种待批的奏疏,足足有几百份之多。
虽然杨元庆保证相国们三天之内批完,但这么多奏疏牒文还是让他一阵头疼,这倒不是他疏于政务,而是他要考虑并部署天下大局,没有太多的精力批阅奏疏,看样子,他必须要临时放权了。
这时,裴青松走了进来,替他脱去外裳,一边禀报道:“卑职已经整理了一份奏疏目录,并将奏疏分类编了号,殿下可以先看目录。”
杨元庆点点头,他坐了下来,在桌上拾起奏疏看了看,他瞥了一眼裴青松,淡淡笑道:“最近和萧琎有联系吗?我是说私人联系。”
“回禀殿下,写过几封信。”
“哦!那他有没有提到他当太守的威风。”
杨元庆笑眯眯问:“有没有说到他当父母官的感受?”
“都提到了,他感慨很深,说在朝廷就像在半空中,不明白民间疾苦,真正深入民众中才会体会到,几个月时间,他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
“他说得不错,我一向认为,我身边的官员们都应该去地方郡县磨练,所以沈春去了敦煌郡,萧琎去了梁郡,下一步我准备把张亮放去谯郡,他已经向我申请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