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我可以用白旗,但衣着也一并用白衣,这样天下人就不会知道我们的白旗是因为突厥人,同时,我们再广传图谶:法律存,道德在,白衣天子出东海,表示明公用白衣白旗是顺应天意,和突厥没有半点关系,同时也符合了突厥的要求。”
刘文静之计使李渊捋须暗赞,其实财宝女人他也并不在意,天下之大,突厥人能掠走多少?关键是向突厥称臣,这个有失大义,只要天下人不知这一点,等自己夺取天下后再改一改史记,问题就没有了。
李渊想到杨广召自己去江都,他没有时间了,而关中的机会已经出现,他心中便有些急不可耐,当即写下一封给突厥可汗之信。
‘当今隋国丧乱,苍生困穷,若不救济,终为上天所责。我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还。
渊平靖天下,与突厥和亲更似开皇之时,岂非好事?今日隋朝圣上虽失可汗之意,愿可汗不忘高祖之恩,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写完信,他放进信封封好,交给刘文静,“三个条件我皆答应,你可速带五郎去北方见突厥可汗,请他立刻出兵丰州!”
……
【写到这一段时,老高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隋书》和《资治通鉴》关于李渊给突厥可汗的信中,最关键的一句是这样,‘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后面就没有了,也就是说突厥仰慕李渊,不计报酬,甘愿为他无偿打工。
但在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录》中,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这就是战利品的分配问题。
至于谁才是真实的历史,老高也不知道,小说内容是老高自己发挥,与史无关。】
卷十三 双雄崛起北与南 第三十一章 渊突之盟
刘文静已经出发前去突厥大营,李渊还是有些忐忑不安,他一个人背着手在后花园里慢慢踱步,整理最近有些纷乱的思路,从他本意来说,他还不想起事,现在起事还不是时候,时机并没有完全成熟。
隋朝虽然大势已去,但还没有到分崩离析的最后时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背弃隋朝,李渊对局势看得很透,现在离隋朝分崩离析还欠那么一把火候,离隋朝这头巨大而羸弱的骆驼最后倒下还差两根稻草的力量。
他李渊是一根稻草,但还不够,还缺一根,这另一根稻草会是谁?李渊负手凝望着漫天星斗,他叹了口气,他希望自己是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能再拖那么几个月或者半年,那时他再起事,把握就大得多,可是时间不等他,杨广召他去江都任职,他找各种借口已经拖了近一个半月,再也拖不下去了,更重要是关中之战出现了两败俱伤的局面,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一旦隋朝追加援兵,或者杨玄感恢复元气,他想再夺关中,就是难之又难了。
想到这里,李渊心中的决心开始慢慢凝固了,这时,一个黑影匆匆从远处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