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页

大魏霸主 tx程志 2286 字 2022-11-11

有了更大的疆域,百姓可以获得更加的生存空间,虽然这样不难完全避免土地兼并和拉近富贫差距,至少可以缓和这个矛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了金城,安西大督护王猛率领的安西官员队伍开始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朔风寒冷。虽然此时进入初冬的金城,气温非常低。行走在野外,简直寒风如同刀子一样。

好在,冉明发明的羽绒服,既轻便,保暖效果又好。特别是手套和热水带,倒减少了旅途的苦寒。到了金城,正巧有八个府的府兵,因为是从镇西军军区中调出,所以直接跟随王猛一行行军。结果这近两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向安西行去。

冉昐和冉昀跟着王猛,却没有受到半分优待,甚至他们连王猛的面都没有见着。刚刚离开邺城时,这些官员每个人还有有着不俗的仪表,然而到了金城,差不多都变成了泥猴子。冉昐告身上面写的是张良郡主记这仅仅是一个从七品的佐官。属于太守属官之一。

所以冉昐就和其他八名官员住在一个帐篷里。睡在木板上,冉昐非常寒冷。听着如雷的鼾声闻着让人头晕目炫的汗臭,冉昐最终还是疲惫的睡去。

“刘昐,刘昐快起床了!”连续呼喊了十几声,发现冉昐并没有应声,一名官员上前一摸冉昐的额头,居然很是烫手。

冉昐病倒了。

邺城皇宫御书房,烛火摇曳着,冉明静静的坐着,如同一樽塑像。魏国到如今已经奠定了社稷之基,只要内部不出现大的问题,就不会被人掀翻或消灭。冉明现在最担忧的还是继承人的问题。

作为一个皇帝,其实并非一定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至于自谕精通西学,代数、几何、天文、医学像诗词歌赋,文治武功样样精通的康麻子,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作为一个皇帝,只要具备管理能奈就已经足够了。当然,皇帝管治国家,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了这个时代每个人的骨头里。无论对错,敢反抗皇帝意志的人,真需要莫大的勇气。

冉明已经给魏国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阁首相任免机制,这种机制不像明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得进入内阁。这个制度事实上并不妥当,可以说是发展畸形了。一个整天弔书袋考中进士,在翰林院混上十几二十几年的官员,岂有管理一国之才干?即使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的人才,也是那种三拍官员。当然,唐朝的制定却恰恰相反,不历郡县,不得入馆阁,这点倒可以培养一大批务实的干才。

冉明为了更好进行边州治理和民族融合,把最优秀的人才下放到边州郡县,魏国入阁官员必须有边州任职的经历。在冉明下一任首相的人选中,谢安当初坐阵长安,可是当时长安也算魏国的边州了。这一次让王猛外调安西,其实也是给王猛一个历练自己的机会。毕竟历史上王猛就以善长处理民族矛盾,教化百姓闻名。

冉明已经给魏国官员安排好了一个上进的路子,想当进内阁,想成为相,那必须先去吃苦,去边州郡县历练一番。这个政策也算是安抚那些边州官员。而作为皇帝,只要选拔任命一个合格的首相,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

其实说穿了,管理的本质就是管人理事。特别是管人,只要拥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驱人之威,有容人之怀,能服人以德就是一个好皇帝。刘邦儘管不学无术,却可以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就是因为刘邦具备了这五点。

现在,无论是冉昐,还是冉昀,冉明在他们身上都没有看出什么特长。唯有冉昐在南安县时,表现出了驱人之威,和服人之德。冉明不册立太子,不给他们开府建衙,就是有了更好的锻炼他们。

这次选拔赴安西上任的官员,几乎超过九成都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官员,四十岁以上的官员只有区区十几人,五十岁以上的官员则一个没有。冉明用意可谓是相当明显。他是在竭尽全力的培养与提拔一批年轻官员,希望他们能够儘快的接过老一辈的班,更希望他们能和王猛一起撑起大魏帝国军的未来。

冉明让冉昐和冉昀去王猛身边,其实也是想让王猛就近看看,冉昐和冉昀他们二人谁可以入王猛的眼。一旦二人都不是理想太子的人选,那么冉明只好启动备用计划,命年纪稍小的皇子们参加太子养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