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帅有令,后退者死!”
五十四团一百余名擅自撤退的士兵,一头撞在骑十九团的长枪阵上,直接被串成了血葫芦。其他的士兵一看这个情景,只得血拼到底。很快骑五十四团残部就和骑十九团汇合在一起,迎击羯族骑兵。
有了骑十九团的新生力量,总算把频临崩溃的阵线维持住了。
孙子在孙子兵法中说,攻城之战杀守敌三分之一,而不能克城,就是攻城之灾。事实上在野战中其实也差不多。古往今来,守城战或许可以宁死不降,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而野战情况下,全军死战者非常罕见。偏偏冉魏军队是最讲究杀身成仁的。在魏国军队中,随军道士非常普遍,至少每个营中会有一个随军道士。这些道士会在军中宣传,为国征战,死后可以入住大魏英烈祠,成为汉人的世代守护神,世世代代享受汉家子弟的香火供奉。
所以魏国将士悍不畏死,因为他们死后将会葬入英烈祠,每逢大祭,魏国朝廷都会组织百姓和士绅去英烈祠拜祭。不光是士绅百姓,就连新晋进士,在及第之后,享受过宫廷赐宴之后,也会集体前去拜祭英烈祠。所以魏军将士以战死为荣,以入住英烈祠为荣,出战前,安西军骑兵将士很多都会相互说着:“英烈祠中见。”
第五十四团几乎全部战死,而增援上来的骑十九团也伤亡过半,然而魏军的攻势依旧猛如烈火,其疾如风。
麻光弼早就知道魏国军队很强,可是他却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强。恶战半个时辰,安西军骑十七师、骑十九师共六个骑兵团,骑五十四团已经打废了,骑十九团也战损过半。然而,安西军依然如固,并未露出败象。渐渐的他有点失望了。
魏国安西军虽然非常惨重,然而他自己也不好受。八千精锐此时只剩一半。不光是麻光弼不好受,就连刘衍也是强撑着。着在城墙上观阵的刘衍,把手指甲掐入肉里,如果站在他身后一定可以发现,刘衍身边血迹滴了一片。
刘衍在心中默默的祈祷道:“撑住,一定要撑住。汉人快坚持不住了,说什么也不能败啊!”
此时,战场上双方士兵都在给自己的战友鼓劲。
第1078章 驱降攻城
哪怕到了热兵器时代,甚至在火炮战出现之后,敢不敢进行肉搏接刃战。仍然是判断一支部队是否精锐的必要标准,因为它最能反映一支军队的训练与意志。后世失去战马出产地的宋朝,对付游牧民族的武器就只有强弩、巨盾与重甲。强弩隔开距离,巨盾近身防护,重甲是对身体最后的保障。
然而这三件装备。都围绕着两个字:防守!防守之中又泄露了两个字:畏缩!因为畏惧,所以退缩,在武魂丧失之后,再精锐的武器都变得无用,宋人之败,最大的原因不是无马,而是无魂。
在游牧铁骑最常见的情况,是一轮弓箭过后,发现未能阻止敌人马蹄,当骑兵逼近,在接刃之前就崩溃,逃散,很少有面对战马还能顽强肉搏的情况若能有普遍的短兵相接的抗击,那么就算会有一场场的战败,也足以用不断流血的伤口逼得北马难以推进,而不可能出现一溃千里的情形。
在这个时代,汉人的武魂并未彻底丢失,有晋一代,因司马炎是篡夺曹魏的江山,所以他非常害怕麾下大将学他一样篡位而立。所以晋武帝就罢黜郡国兵。这样以来,各地驻军非常少,连维持治安都做不到。面对胡人的欺凌,地方官府选择一退再退,一让再让。这样让的后果就是让军队失去血勇,最终成为汉家悲剧。
冉闵重举义旗,举兵抗胡,唤醒了汉人被晋朝压制的武勇和血性,汉武雄风虽然不在了,可是汉人骨子里的热血还没有彻底冷却。魏国安西军不是大宋军队,不是明末明军,不是满清被阉割掉血性的绵羊军。此时,他们是重拾汉武雄风的大魏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