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页

大魏霸主 tx程志 2611 字 2022-11-11

但是谢艾却无比危险了,魏国四大方面军原本安北军最强,镇西军次之。经过整顿和退役一部分将士,反而让镇西军成了魏国最强的军队。在国内身居高位,又掌握着军事大权的谢艾,却是无比危险,尤其是成都大捷以后,现在谢艾的风头,已经盖过了其他三大大将军,甚至超过了原安北大将军籍罴。

邺城内隐隐有了谢艾功高太大必须控制的谣言,尽管从一开始萧乐子都不敢异动,因为他知道自己和司马聃是冉明的监管对象,如果异动,那就是取死之道。萧乐子任由谣言蔓延,他就是看看魏国会不会发现内乱。一旦魏国内乱,特别是像谢艾这样所战罕见败绩的常胜将军叛乱,对魏国将是最致命的。

特别是有消息传来,许远、张温、石越、谢艾等三十余名大将集体向冉明提交了辞呈,这个时候萧乐子几乎快要笑疯了。自古以来,统兵大将哪怕不敢明着造反,但是绝对会采取逼迫的方式向皇帝施压,最常见的就是那一条,用辞职去试探皇帝的态度。

皇帝哪怕是再想除去这样的将领,也不会直接同意,否则这些将领真的反了。和历朝历代的皇帝不同,冉明有讲武堂的嫡系将领,现在又建立了魏国皇家军事学院,可以批量生产将领,这样的皇帝才不会被将领胁迫。他们这种试探绝对会激怒冉明,从而让暗处的矛盾摆在明面上。

第982章 组建安西军

隔着一层窗户纸,双方都还有缓和的余地,一旦捅破了,那就是刀兵相加,血肉横飞。

萧乐子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密谋把司马聃偷出邺城的行动了,当然想偷出邺城肯定不容易的,为了这个行动,萧乐子想破了脑袋也没有想到合适的办法,不得已萧乐子只得采取最后一招,诈死脱身。萧乐子开始命人在各地物色与司马聃相像的人,采取偷梁换柱的办法,把司马聃偷出去。

只是这个行动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冉明的动作开始了。先是派出四支犒军使,让他们给四大方面军犒军,而且采取的犒军使都是各大大将军留在邺城的“人质”。这样以来肯定会打消四大大将军的顾虑,最其码,他们无法在大义上站住脚。

哪怕是作戏也罢,真的虚若怀谷也好,这个时候,四大将军再敢反,就是恩将仇报,就是忘恩负义,就是狼心狗肺。

面对这样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冉明居然以如此不利之局面,还能转眼扭转过来,并且一举成为奠定军心国本的远虑深谋。“汉高魏武,何能过哉!”

一时之间,萧乐子对魏国的未来充满了自信。对司马聃的充满了绝望。司马聃也算明主,只是既生瑜何生亮啊?更加可怕的是冉明做了一个让全军将士激动万分的举动。那就是高调宣布了笈多帝国威胁论,这就是明着告诉全军将士,天下虽定,可是朕不会马放南山,刀兵入库,你们想要立功,机会多得是。

萧乐子更加绝望的是,他虽然年轻,却看不到未来了。因为一个组织一旦失去目标,就会懈怠,一旦懈怠,那就完了。想当初晋武帝建立晋朝,晋军面对天下三分,诸胡异动,也是每战必先,区区一个正四品的武将,四万郡国兵以及刚刚招募的青壮步骑,差点把鲜卑族打得族灭,吴国也像雪崩式的灭亡了。但是二十年后,晋军就开始废了,遇到秃发部叛乱,数年没有平定,死了两个刺史,四个大将。

一旦魏国也开始懈怠了,堕落了,战斗力废了,那么司马聃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只是现在,恐怕是遥遥无期了。

和萧乐子惶恐不安不同,海西公司马聃经历了大变之后,反而多了一丝胆魄和冷静。对于晋国复国的事情,司马聃早已不报任何希望了,占据着天下大义,四方归心的时候尚且不是冉闵父子的对手,更何况司马聃此时只是一个孤家寡人?

对于冉明这个曾经的师长,司马聃多少还是有点了解的。冉明不是石虎那样的暴主,也不是曹髦那样的无道昏君,司马氏是彻底没有机会了。像刘禅那样老老实实当个顺民,倒可以安乐一生,若是他敢露出任何不满或雄心壮志,绝对会死得不能再死了。

萧乐子就在这个时候,突然脑袋里生出一道灵光,似乎大业还有希望。观冉明行事风格,冉明对儒家似乎有所保留,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在萧乐子看来,从圣贤书中读到的道理就是正,依圣贤书作为治国最高准则就是正,依前面这两条作为选才选官的标准就是正!所以不准备以道德章、儒家经义作为取士标准的冉明,就是背离正道而有所偏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