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张太守,马氏皮具厂七百五十七名工匠,集结完毕,听候调遣。”
“启禀张太守,武都张氏家具厂,二百五十九名工匠,集结完毕,听候调遣。”
“启禀张太守,左道大富采石厂三五十一名工匠,集结完毕,听候调遣。”
“启禀张太守,武都兵工厂一千七百五十五名工匠和学徒,集结完毕,听候调遣。”
随着各家商号汇集在一起,人马越来越多,短短一个时辰居然汇聚了万人。这个动员速度远比农民快得太多了,到了最后武都毛纺厂的马万荣还带着他的八百多名纺织女工赶紧了河池。
对于这些商贾的表现,张伦自然是非常满意,他当然知道,这并不是他的功劳,而是冉明的功劳。冉明早早的就扶持工商,改变作坊模式。培养工人。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已经开花结果,新时代的产业工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秒杀旧时代的一切,这才是冉明信心的源泉!数以万计的工人,只要稍加组织和训练,就能变成雄厚的兵源。在农业时代不可能的事情,在工业时代却是轻松无比,这就是明的力量。
资本主义都是贪婪的,为了避免过度压榨工人,冉明还组织成立了工会组织。负责协调雇佣之关的关系,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于工场里的各级管理人员,一旦采取过激手段欺压工人,工会就会组织召开工人大会,只要有八成的反对,东主必须换人。遇到一些政策和管理规定,工会同样有权力督促东主改善。
魏国的工人阶级在一些偏远地区还没有成长起来,但是在邺城、胶东国乃甚整个青州、秦州都已经慢慢的成熟了。魏国拥有目前人口接近两千万人口了,而工人阶级也突破了两百万人。当然,在魏国夷人、胡人以及各地土著是不具备工会会员的权力的。
一旦战争爆发,奴隶工人将会被集中监管,避免他们造反。遇到他们造反的苗头,工场主和当地官府有权利先发制人,采取强制手段处理。
张伦非常激动,此刻他加上农民护军,手中拥有了一万四千余人,这可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经过训练的预备役部队。武装部的作战参谋,基本上都是由经验丰富的退役老兵担任,也避免了不懂乱指挥的问题。虽然他们没有精锐部队精锐,如果是出城野战,肯定不是精锐部队的对手,而是拒城而守,依靠数量优势,足以弥补他们在质量上的劣势。
对于常贵组成的车阵,刘承永遇到了难啃的骨头。弩机和枪一样,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的东西,直线瞄准,不像弓箭一样,那需要至少两到三年的训练,弩机是采取三点一线的瞄准方式,基本上半天就能熟练操作,哪怕是准头差点,可是数量的压制也让刘承永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陷井。
首先他面对的是武都车马行的保镖车夫,这一部分大部分都是战乱期间,迫于生计当土匪的人。手上几乎人人都见过血,面对凶悍的土著进攻,他们早已克服了心理怕血的障碍。
第一波进攻,刘承永的土著奴隶军队就碰得头破血流,伤亡了至少五六百人。
刘承永看到河池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人头,就知道河池早已有了防备,对于一支得不到后方支援的奇袭部队来说,发现就意味着被消灭,强攻是最傻的行为。
刘承永就想绕开河池,转而进攻河池东北的略阳县。结果又遇到农民护军的拼命阻击,张伦带着大股部队尾随而来,大为一举包围歼灭的架势。刘承永更加无奈的是,西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养马之地,无论胡汉,大部分人都会骑马,无数骑着战马的护军尾随追击,无论到哪,哪里都是人山人海。
连续苦战三四天,刘承永悲哀的发现,他身边已经不足两千人了。虽然他给武都郡民壮护军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可是护军却越打越多,第三天的时候从上邽城紧急支援的马队已经赶到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