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的动员令中最后一句话就是“将士们,朕要你们把晋国皇帝司马聃小儿与蜀王桓温二人擒到先帝陵前,让他们用自己鲜血,为自己的愚蠢赎罪!”
这就成了战争口号,活捉司马聃,生擒桓温。
就在魏国进行举国动员时,魏国礼部第一侍郎,魏国第一外交官常炜也抵达到了建康。向建康的司马聃递交了国书,魏国向晋国正式宣战,国战没有输赢,只有生死,不死不休。
“陛下,所有征兵点已经暴满了。仅仅三天时间,武装动员部就完成了六十个郡国战兵营的换装工作。紧张的训练已经全面展开,预计三个月就可以形成战斗力。”原太尉申钟,此刻的魏国参谋部总参谋长申钟满脸喜色的道:“除了武装动员名册上的人员以外,还有很多百姓踊跃参军,因为征兵工作已经完成,臣不敢私自作主,就拒绝了这些百姓参军。不过,这些百姓对臣等怨恨极大,声称要组织代表,入邺叩宫告御状呢!”
民心,受百姓拥护,这是冉明和冉闵父子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冉明虽然对魏国官员没有大动,不过却调整了部分职位的职权。像太尉,自汉以来,太尉就和丞相、御史大夫号称三公。其中太尉管军事,包括平时军事的装备,修缮,以及军队的训练,战时统帅天下兵马。太尉这个官职大体就是后世的兼总参谋长、武装部长、国防部长等职。
冉明登基之后,正式把原兵部废除,增设总参谋部、武装动员部、后勤部以及国防部。而太尉虽然还是三公之一,不过却成了空架子。冉明是死抓着军权不放,无论是太尉也好,总参谋长也罢,没有直接调动营级以上军队的权力。必须由冉明这个皇帝授权,他们的调动军队的行为才能合法。
各统兵将军的权力更加弱化了,军饷是从朝廷直接利用银行发放给每一个士兵,这样以来,将领就没有喝兵血的机会。至于像以前那样倒卖军资,结果处罚更严。冉明早已给华夏商盟下令,所有与军方的交易,必须在总商会备案,并且送交皇帝御览,一旦查出私自交易,家产充公,主谋斩首,其家眷流放南洋。至于非华夏商盟的商号,处理结果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兵刃还是甲胄,全部在生产过程直接编号,下发到每一个部曲的装备都可能详细查到流向,就连属于军资的粮袋子、罐头也有编号,出了事情,很容易就可以查到责任人。
为了避免将领滥用职权,在士兵中间建立了士兵组织既“圣武会”,能加入圣武会的士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对国家无比忠诚的人,他们负责所有将士的思想工作,以及监督将领的行为。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处置权力,不过却可以反馈情况。这就等于在将领中间安插了无数御史。
冉明想了想道:“这次征兵工作只征召六十个营,以受征召令的人为主。其他农民、工匠、学生以及各业青壮,暂时不予考虑。通告各征兵点,不要打击百姓的爱国热情,对于他们踊跃参军的行为要給予鼓励和支持,同时要耐心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忠君爱国,并非参军打仗这唯一一条路,他们作为工匠,辛勤的工作,为帝国多打造一件合格的兵刃,就可以让士兵在战场上多发挥一分战斗力。农民用心种地,多生产一斤粮食,就可以让前线的士兵,免除后顾之忧。青年学生努力学习,学习文化和各种知识,将来魏国有足够大的舞台供他们发展,人皆各司其职,各尽所能,这也是忠君爱国。”
“是,陛下!”申钟点了点头道。
冉明又道:“晋国的气候不同于北方,要做好气疾的防治工作。其实气疾听上去非常恐惧,事实上也没有什么。要预防气疾,做好三条就好。第一人个人卫生,勤洗澡、换洗衣服。第二点就是个人饮食问题,不得私自喝生水。不得随地大小便。第三就是发现病发,立即医治。及时隔离,区分对待。各军的随军医护兵、药材必须准备充分。将士都是爹生娘养的,每一婴儿要成长为士兵至少需要二十年,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要爱惜每一个士兵的生命。能预防的问题,哪怕花再多钱也要确保每一个将士的安全!”
听着冉明的话,总参谋长申钟差点感动的要哭了。这才是真正体恤将士爱惜将士的仁慈君主。为这样的君主卖命,是他们八辈子积德。
申钟道:“陛下放心,先帝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南征准备,各种甲胄、兵刃、箭矢、弩炮、帐篷、药品、粮食都已经做了储备。”
“什么?三年前就开始准备了?”冉明道:“甲胄、兵刃这种东西还好说,只要保养得当,存放个十几年应该没有问题,可是粮食、食品以及药物,这些东西都有时效性,过期就不能再用了。这不是制造浪费吗?”
申钟道:“陛下有所不知,微臣曾告诉过先帝这些问题。像粮食,每年都会清出旧粮,换进新粮,药品和食品也是如此。”
听到这话,冉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一旦采取过期粮食供应,造成大量将士食物中毒,这样乐子就大了。好在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