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腾召集袁真所部新野军一万余将士,作为傀儡的袁真,就按照郗超告诉他的话,告诉所有将校:“诸位将士,魏国皇帝已经死了,现在魏国南阳守军主要将领,全部返回邺城奔丧。也可以说这个时候,魏国在南阳的驻军就是群龙无首,现在正是我们一举攻伐魏国,收复旧都洛阳的最佳时机,一旦夺回旧都洛阳,皇帝陛下一定会不吝赏赐,诸位如果想建功立业,如果想封妻荫子,就跟本将一起北伐!”
按照汉家制度,天子驾崩一个月后,新君正式登基。冉闵与开元八年腊月二十二日大行,在开元九年的正月二十二日,冉明正式称帝。
汉家制度,皇帝登基仪式繁琐,各朝各代都不相同。像冉闵在青龙元年改元建制时,原后赵四十八位文武大臣拥立冉闵称帝,甚至连龙袍都没有准备,冉闵就被刘群、卢谌等按在龙椅上,然后其他文武大臣就排班就位,向冉闵“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等,百官按通赞官所唱步骤做。这是最简单的登基仪式。
冉明作为魏国第二代皇帝,此时魏国再也不算是草台班子了,所以各项制度也都渐渐完善了。正月二十这天,冉明先是入太庙告祭。然后再去邺城南郊搭建的祭台进行祭天。完成这项仪式,冉明才算真正的真龙天子,授命于天。
这个祭天仪式庄严而隆重。先是尚书令王简宣读冉闵的传位诏书,从而证明冉明是合法继承人。这个时候,才给冉明加冕,按冉明传统,还要在这个时候,冉明宣布他的治国纲领。冉明就把早已制定好的国策既重农兴农,奖励农桑,兴办教育,轻徭薄赋,并且承诺永不加赋。此时,冉明的那道永不加赋的圣旨,才算形成真正国法法律依据。
在冉明的施政纲领中,主要体现的就是对内的仁,和历朝历代的假仁假义不同,这是真正的仁政。满清虽然提出了永不加赋的政治口号,但是这只是一句空话。虽然不加赋,却加了税。只不过是玩了一个偷换概念的左手转右手。要不然,真以为满清那二百多万吃着铁庄稼的满人还有百万清军绿营官兵是喝西北风吗?说到底还不是吸的是民血,喝的民膏?
可是冉明不同,冉明不加赋是有底气的。几乎整个南洋都成了魏国的殖民地,用那么大的地方还怕养活不了魏国皇室以及百万军队吗?如果这还能出现财政危机,冉明就可以撞墙自杀了。好吧,就算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下,冉明绝对会出动军队,抢他丫的。“仁义廉耻”对于一个曾经的黑道大佬来说,那简直连屁都算不上,什么名声,远不如实在利益来得实惠。
百姓或许不知道什么黑白是非,但是最基本的,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他们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当听到冉明正式宣布永不加赋,全国各地田税三十税一,无任何杂捐。一旦当地官府欺上瞒下,随便加税。各地百姓可组织人员入邺上访。天子为他们主持公道。
听到这个,这些参加观礼的百姓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陛下万岁的欢呼声如同海啸一般传来,震荡得让人耳朵快了聋了。
冉明看着这些多满脸幸福满足的百姓,心中暗暗松了口气。此时,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别想把他从皇位上拉下来,因为这十数万观礼的百姓,哪怕是全天下的百姓,都会为他组织一个新的血肉长城。
冉明也要颁布大赦天下的圣旨,以彰显他的仁慈。
同时,给文武百官加官进爵,这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接下来的环节,无论是观礼的百姓,还是军队将士,官员,他们都非常激动。军队将士,他们也是百姓,中基层将领也大都是自耕农或中小地主,这些政策,真正受益的就是他们这帮人。以后再想有人发动政变,先问问这些既得利益的人,会不会同意。
完成登基大典,接着冉明就换上了孝服。护送冉闵的灵柩去皇陵。
第872章 拿下晋朝天下一统
冉闵在生前没有为自己选择墓地,可是冉明还是让葛洪为冉闵选择了陵地。整个邺城附近,风水最好的莫过于凤凰山一带,凤凰山地势座北朝南,南北落差数十米,后有玄武东西有岗,左青龙右白虎,这是非常好的风水之地。
冉闵的灵柩是利用了七十二名壮汉抬着,魏国皇室和官府倾巢而出,按汉家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魏国精锐部队,虽然不可能全部出动。但是冉闵嫡系中的步军,中垒、射声、越骑、屯骑、虎贲各抽出一个曲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