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远在宁远城的冉明还在饱受酷暑的折磨时,而北方的邺城已经寒意凛然了。当时间进入十月,而一年之中,也将走到了尽头。
往年在这个时候则是官府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时候,而在开元七年一切将变了模样。虽然税赋照收,可是这个收法却和往常大不相同了。这个时代的税,都是征收实物。可是官字两个口子,百姓既是在收获的季节,也是饱受官府刁难的时候。既有官府层出不穷的杂税,也有底层刁吏的作难。
可是现在,却不同了。魏国的税赋改了,全部征收钱财,所有田地按照田亩数进行征收钱币。农民的粮食则是按照官府给出的保护价格,进行公开收粮。这其中,官府、地方乡绅、各宗族族老、乡老、里正,还有庞大的士子阶级,进行层层监督。
如果要玩猫腻,则必需要将其中负责监督的官吏、乡绅、各宗族族老、乡老、里正、士子等等。那么以来,这个开支成本就增加了太多。况且,一旦参与收购的粮商采取强买或变相压榨百姓的手段,将会进入官府黑名单,并处于十倍罚金,十年之内不得从事粮食经营,子孙后代三代之内,不得出仕为官。这么一连串的动作下来,风险就太大了,谁也敢玩这么高风险的举动。
作为穿越者,冉明深知官员和士绅那一套坑害农民的手段。事实上,冉明在这个阶段,只是太子,想管也管不了。不过,冉明写出自己的这一系列针对措施之后,就替给了冉闵。要说一般皇帝,可不敢这么做。因为这其中牵扯到了太多人的利益,恐怕就会滋生事端。
可是冉闵并不是一般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自耕农和小地主阶级是冉闵最大的财源和兵源,可不能让贪官污吏们给残害了。如果没有冉明大力发展教育,冉闵的魏国离开了这帮士族阶级,还真玩不转了。可是现在却不一样了,整个魏国拥有七百多家大小学院,其中拥有士子身份的人就多达十二万余人,虽然这个比例在魏国总人口只占到百分之八,如果在后世,绝对是垃圾中的极品,可是在这个时代,魏国的士子显然比历史规模大得太多了。
大量士子被书院分配到地方,而且采取了异地监督的方式,就更加避免了徇私舞弊的可能。刚刚从故纸堆里面跳出来准备一展抱负的年轻人们未来会怎样不得而知,但起码现在,他们还是很有理想,很有志气,也挺有节操的。
想要收买他们,或许可能,但是代价绝对超过那些粮商的承受能力。更何况,在这个时空,因为冉明从中南半岛、镇远岛以及叶调国大量粮食,这让粮商的利润压得非常低,而且他们几乎没有大发灾难财的机会。
随着明面上的御史、言官,暗地里的“天聋地哑”,从各个渠道汇总到冉闵面前的消息显示,最起码今年的收粮完税工作,毛病很少。各种坑农事件的发生率几乎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第829章 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当然,不信邪的人也有,不过他们在第一时间就被“天聋地哑”和下放的御史、言官和那些热血士子揪出来了,接受了律法的严惩。不过这次税务改革,虽然严重的损害了各地官吏的切身利益,不过冉闵也按照了冉明的意见,给了他们一个甜枣。
冉闵颁布圣旨,給予了他们正式的官府身份。虽然他们不官,只是吏,不过却端上了铁饭碗,像官老爷一样,领起了俸禄。按照郡、县大小,除了那些拥有官面身份的官员以外,其他,六曹司职书吏、帐房、衙役、捕快、仵作、狱卒,更夫等,全部都拥有了工资。他们也吃起了皇粮。
事实上,自从封建制度确立以来,历朝历代,都这些基层小吏都不重视。而且朝廷还不给他们发放俸禄,这样虽然从明面上,产少了国家财政的收入,可是事实上呢,这些人员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吃饭,也需要养家糊口。朝廷既然不给他们发放俸禄,他们自然会想办法弄钱,羊毛出在羊身上,自然最终倒霉的还是那些百姓。
在冉明这个穿越人看来,这根本就是一道鸵鸟政策。既眼不见,心不烦。更加操蛋的还是满清,满清入关,官员的俸禄非常低,别说雇佣师爷、轿夫、车夫、随从、跟班的的庞大开支了,那些官员,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可能会当清官。
原本冉明是在开元三年向冉闵提出这些建议的,关键是冉闵手里也没有钱财,如果这么一改革,魏国就相当于每年多出二十多万张口吃饭,这些钱粮开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是随着冉明打劫了叶调国国库,魏国的国库也异常充实起来了。
当然,冉闵有了底气,进行了这种改革。这种改革是显然易见的,因为这些底小吏从来不领朝廷俸禄,他们的个人荣辱,全部都是上司所给,所以他们这些人,也更没有一点节操和忠君为国的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