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杨运要回去,吴去病急了。现在吴村的村寨已经毁了,青壮也大都受伤,在没有武力保护之下,只需要二三百个土著就能把他们全部杀光。
吴去病道:“杨统领,要不,我们一起跟您回去吧!”
杨运道:“如此也好。”
尽管这里的土地已经开垦了不少,田地虽然好,可是却不方便防御。杨运的人手也不多,既要保护基地,同样也防备这里,那就太难了。
好在,吴村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所有的粮食和财物都集中在村中的打谷场上,众人人提肩扛,带着财物跟着杨运向忆黄城行去。
在后世的基隆港十里的海边,冉智建筑了一个周边长九百步、宽六百余步的小城。这个小城取名忆黄。谁叫冉智是内黄人呢,这算是冉智的第二故乡了。
吴村幸存者剩下六百七十二人,其中男子还剩二百九十四人,不过其中有一百二十六人都是十三岁以下的孩子。九人是五旬以上的老人。这些老弱过半的吴村人自然没有速度可言。从大肚溪到冉智建筑的忆黄城其实并不远只有不到百里。可是吴村人却走了整整三天。
到了第三天,冉智带着人迎接吴去病一行人。在小城外围,冉智命人挖出了壕沟、设置了拒马和围栏,并且在四周紧急树起了十数座箭塔。箭塔近五丈高,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任何敌人或野兽想要神不知鬼不觉靠近忆黄城都非常难。
冉智做事和冉明不明,他喜欢写计划。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去进行实施。不想冉明天马行空,想到哪处是哪处。在杨运出去探索的这段时间,冉智命他的大徒弟罗玉虎给移民造册。这次移民虽然将近两千人,总共是一千九百一十七人。不过却是青壮居多。四十岁以上的仅不到二百人,十五岁以下的也不过三百来人,剩下都是青壮年劳力。
汉人乡士情节非常重,除非万不得已,很少有人愿意离开故土。圣泉镇移民共计一千三百四十一人,其中木匠、铁匠、石匠占了将近七成,即使四百多名妇人也都会织布。冉智命九百余名各类工匠组成将作坊,准备自力更生,打造兵刃和甲胄,非常可惜。在忆黄城附近,冉智并没有发现可以开采的铁矿,打造兵刃自然无从谈起。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冉智就及时更正,他命大徒弟罗玉虎、二徒弟方玉成带领工匠,伐木造屋。
忆黄城也就是后世的基隆,这里森林茂密,自然不缺乏木料。冉智动员了所有的人手,就连孩童也帮助大人干活,捡柴火或是修灶台和平整路面。
冉智又命三徒弟杨玉坤既杨运的儿子组成少年卫队。没有办法,冉智在夷州岛屿上虽然名为杨运的主上,可是实际上无论财权还是人事权、兵权,都没有冉智的份。冉智可不喜欢成为杨运的傀儡。冉智在移民中间把九岁到十三岁中的少年,抽出一百来人,单独进行训练。
冉智对于练兵也不是不懂。如果冉智身边再有一些冉氏乞活军的骨干,哪怕人数不多,他也可以像冉闵一样,把冉氏家兵训练出来。只是可惜,现在冉智手中没有人手。挑选出来这一百余少年,冉智就把他们以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进行组编。组成二十一个伍,十一个什,五人一伍都是随机编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年龄大小一至。若是一伍之中,是十岁基本上都是十岁。就这样,冉智命他们自行决斗,选出自己的伍长,再从二十一个伍长中选出十一个什长。杨玉坤任甲队队正而冉智自领乙队队正。就这样,冉智利用杨运外出这段时间组成了自己的卫队。
就算杨运回来肯定也不会说什么,这支卫队战斗力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而且名义上杨玉坤掌握,杨运没有理由会拆自己儿子的台。
吴去病其实也是很忐忑,他不知道杨运口中的主上到底是何方人也,也不知道他的实力如何,更对吴村投靠冉智的前景,感觉迷茫。不过还好,当吴去病来到忆黄城时,他也被这座占地近千亩的城池给震惊了。尽管这个忆黄城连影子都还没有呢,可是规划出来的范围让吴去病感觉不可思议。
而且发现冉智的部曲居然多达两千人,其中三分之二青壮,这让吴去病感觉心安。冉智的实力越强,越能保护他们的安全。